電影院裡,韓嘉怡和父母一起看著電影。

電影一開始的底色,就非常偏灰暗。

肖勇飾演的主角,在破舊的家中,被父親謾罵。

“你不好好學習,長大能幹什麼?跟你爹我一樣在家裡種地?還是去給人家做苦力?”

這句話,其實代表了無數底層父母的想法。

因為自己生活的不好,所以把希望寄託在了孩子身上。

肖勇雖然沒有說話,但是在略顯昏暗的房間內,不服氣的表情卻特別明顯。

這彷彿也預示了主角對命運的不服。

畫面一轉,學校裡,肖勇向老師哀求。

“老師,能不能給俺再看一場那個ufc的比賽,我真的特別喜歡...”

家裡沒有電視,也沒有智慧手機。

與現在大眾熒幕上的光鮮不同,這是一個處於一個相對貧困境地的家庭。

當然,這種家庭也不見得一點錢沒有,他們只是不捨得花費錢在沒有必要的地方。

所有的錢,都要為最關鍵的時刻做準備..

比如..生病..吃飯..孩子上學..

只是可惜的是,肖勇飾演的主角,註定不是一個聽從父母話的人。

隨著劇情的推進,家庭矛盾的爆發,主角選擇了留下一封字條,輟學離開。

不知為何,看著熒幕中的主角,韓嘉怡漸漸感覺到了一絲熟悉。

是一種跟現實中肖勇共鳴的熟悉。

從小到大,肖勇其實就是一個極有主見,且不聽話的人。

肖勇的演技還是很出色的,在這部戲中,他充分演繹了少年的叛逆,對未來的嚮往。

第一天到城市裡,他住的是橋洞。

在黑暗的環境下,獨自一人的主角,偷偷的在抹眼淚。

那種無人傾訴的委屈,那種自己吞下一切,在夜深人靜時展現出柔弱一面的真實,雖然沒有過於強烈的劇情衝突,卻是許多人都曾經有過的行為。

不知不覺,觀眾們已經被主角所吸引。

其實拳擊類電影,展現的更多是生活。

拳擊也好,動作也罷,更多是一種點綴。

敘事手法,演員演技,才是撐起電影的一切。

演員的優劣,對一部電影的影響真的很大。

以星爺為例,他自己出演的電影,就要比他執導的電影更加出彩。

因為沒有別人,能夠演出他的那種效果。

假如把功夫的主角換一換,數遍演藝圈,又能有誰演出他這種效果呢?

當導演鏡頭,和演員演技都在水準之上的時候。

這種電影才能將觀眾吸引。

其實很多人,一開始都只是奔著肖勇的名氣走進影院,但是當劇情一點點推薦,基本上所有人都關心主角能不能走向成功!

他們開始伴隨著主角的起伏而調動情緒。

或笑,或心酸,或緊張。

最後的結局,主角也沒有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是毫無以為,他用自己的努力,選擇了自己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