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州工業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辦公室,門扉輕掩。

「胡鬧!簡直是胡鬧嘛,老吳!你我都清楚,這些學生還是孩子心性,他們不懂分寸,可你作為教育者,長者,怎能任由他們胡來?

就算這孩子是百年難遇的天才,人的大腦也非機器,怎麼可能承受得了如此超負荷的學習量?這不是在壓榨他們的潛力,而是在揮霍他們寶貴的青春時光啊!」

楊教授的聲音裡滿是痛心疾首,對賀子秋的決定,他直言不諱地批評吳副校長。

「年輕人的時間,金貴得如同晨曦中的露珠,轉瞬即逝。想想那些在數學領域摘得菲爾茲獎桂冠的傑出人物,哪一個不是在三十歲左右便嶄露頭角?

對他們而言,每一分每一秒都至關重要,豈容浪費?我堅決反對這樣的決定!」

吳副校長被這番話噴得有些狼狽,伸手抹了抹臉上不經意間濺到的唾沫星子,有些無語,卻也深知兩人在資源和影響力上的巨大差距。

工大的繁榮,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眼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

沉默一會,等楊老臉色稍微好一點,老吳才小聲提議道:「楊老,消消氣,人家年輕人的確是聰明,要不你先看一看,在學識上打擊打擊他,用知識的力量讓他徹底認清一個現實:人力有時盡?」

楊教授聞言,深吸了一口氣,努力平復著心中的波瀾,最終點了點頭。

「好,那就讓他進來吧。」

他之所以如此堅持,並非為了個人的權欲或地位。說實話,所有該享有的,他都曾經擁有過。

如今他這麼一大把年紀還一直活躍在工大,是因為他出生在這片土地上,當年也是畢業於工大。

他只想為工大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希望這個學校能更好,家鄉能更好,希望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生活得更好。

不久,賀子秋被領進了辦公室。

楊老上下打量,這孩子面容清秀,氣質溫潤,彷彿山間清泉,不帶絲毫塵世的浮躁。特別是那雙眼睛,深邃而明亮,彷彿能洞察人心,又似藏著無盡的智慧與秘密。

楊教授心中不禁暗贊,這孩子確有自己年輕時的幾分風采,是個難得的好苗子。

好看的人總是讓人賞心悅目的。

「聽說你有意同時學習多個專業?」楊教授開門見山地問道。

「是的,教授。」賀子秋的回答簡潔而堅定。

「好,那就讓我看看你的實力。」楊教授說著,從抽屜裡取出兩份試卷。

「這是我上學期手下研究生期末考試的高等數學與材料分析題,給你一個小時,如果兩科都不能達到九十分以上,那麼你最多隻能選修兩門課程。」

然而,賀子秋只是略微掃了一眼試卷,便自信滿滿地開始作答:「不必了,教授,我現在就可以給出答案。數學第一題選B,第二題……」

他語速極快,答案脫口而出,準確無誤,彷彿那些複雜的公式和理論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腦海中。

楊教授對比著答案,雖不動聲色,心中不禁暗自驚歎。

這孩子不僅聰明,而且有著超乎常人的學習能力和智商。他的表現,甚至讓楊教授想起了自己學生時代那個遙不可及的學神——丘老,那位在數學界享有帝皇之稱的大師。

我徒子秋有"菲爾茲"之姿!

不,先別急著沾沾自喜,或許對方只是根基紮實罷了。楊老沉吟片刻,繼而深入問道:「子秋,你對周海中教授所提出的周氏猜想有什麼見解?」

所謂的周氏猜想,乃是1992年中國傑出的數學家兼語言學家"周海中&

quot;,在其著作《梅森素數的分佈規律》中,以精妙絕倫的表示式提出的一項大膽假設。

此猜想至今懸而未決,既未被證實也未被反駁,已然成為數學界一道謎題。

而提及梅森素數,則不得不追溯至馬林·梅森——這位躋身「世界科學史百位巨匠」之列的學者。

1644年,他在《物理數學隨感》中擲地有聲地指出:在小於或等於257的素數範圍內,當p取值為2、3、5、7、13、17、19、31、67、127、257時,2的p次方減1為素數,其餘則均為合數。

其中,前七個預測迅速得到了前人的驗證,而後四個則是梅森個人的卓越洞見。得益於梅森在學術界的高尚威望,其斷言在當時被視為金科玉律,無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