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空扭頭向普泓和法相看去。

上次流波山,法相一見莫問施展的功法,覺得極似大梵般若,他私下同張小凡瞭解,知道莫問和張小凡關係極好,自然有些懷疑是張小凡告訴的莫問。

可是張小凡會大梵般若一事的來龍去脈,事涉草廟村慘桉,更是關係到普智的聲名和天音寺數千年的聲譽,不到萬不得已,自然不願道出,於是事情陷入了兩難之地。

這時,安坐的普泓神僧忽然睜開了眼睛,他高宣佛號道:“阿彌陀否,不知莫師侄這門功法的傳承來自何處,可否告知老衲?”

莫問見普泓頗為客氣,便也不再咄咄逼人。

他當下笑道:“這自無不可。”

說著,莫問環視四周,隨後緩緩開始講述,道:“我莫家祖上曾有一位先祖,名喚莫須有,本是一介書生,他天資聰慧過人,可卻屢試不中,後心灰意冷之下,轉而開始修真練道。”

說到這莫問頓了頓,轉而神情變得有些嚮往道:“不想先祖於修道一途,竟是一個天縱奇才,他不曾拜師,而是開始遊歷天下,師法天地,悟道自然。

數年之後,竟已得道,從自然萬物之中,領悟出天書五卷,隨後他老人家得道成仙,飛昇上界,可這五卷天書卻自此散落世間,莫家傳下來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說到這,莫問轉而望向普泓神僧,澹澹道:“我所使道法名為龍象般若功,便是出自莫家留下的天書第四卷的殘卷之上。”

普泓三人對視一眼,一時間竟不知莫問所言,到底是真是假。

說是真的吧,這什麼名喚‘莫須有’的名字,怎麼聽怎麼假。

可若說是假的吧,偏偏莫問的講述之中,提到了天書第四卷。

要知道,這大梵般若作為天音寺諸般玄功妙法之源,乃是數千年前,天音寺祖師在北方須彌山後發現了一面純潔無暇的無字玉璧,從中有所領悟,並依此創立了佛門的修習經典,大梵般若。

而根據祖師留下的記載,這玉璧便是天書第四卷,這事乃是天音寺中機密,莫問斷無知道的可能。

按照莫問所言,他所學這什麼龍象般若功,卻同樣是出自天書第四卷,而且這天書還是莫問祖上所創,若當真如此,豈不是成了天音寺學了莫家功法,反倒倒打一耙?

饒是以普泓老和尚多年苦修的臉皮厚度,也覺得有些臉紅。

他這邊還在沉思,莫問卻再次開口說道:“對了,天音寺的各位大師,既然這大梵般若和我家傳功法如此相似,卻不知從何而來,可否見告?”

普泓神僧睿智的雙目看了看莫問,隨後澹澹道:“阿彌陀佛,事涉我寺機密,不便相告!”

莫問聞言之後,聳了聳肩,示意不說便不說。

見莫問並未再做多做糾纏,普泓轉而道:“莫施主方才所言,也不無道理,不能僅僅憑藉著發出的幾縷金光便斷定施主所用的功法乃是我寺的大梵般若,所以,此事依老衲看,還需從長計議!”

說完後,他將目光望向中間的道玄真人,意思他們天音寺的事情算是暫時結束了。

莫問卻撇撇嘴,普泓不愧是個老狐狸,這從長計議四個字,可真是萬金油。

大竹峰眾人見此,無不歡欣鼓舞,心中暗暗為莫問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