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巫師多次作法仍然毫無起色,這位漢官一怒之下把鄰居苗婦捆綁後吊起來,百般辱罵,施以非刑,差點將其折磨而死。

苗婦的丈夫懾於漢官的權勢,敢怒不敢言,只能在一旁束手旁觀。

後來過了一年多,經人介紹,這位漢官延請一位高明的醫生診治,該醫生看後,說是某種鼓脹病,並不是什麼蠱毒。

果然一劑藥吃下之後病就好了。可憐苗婦無故含冤,差點殞命。

經過該醫生的證實,這位苗婦才恢復了清白的名譽。而那些一輩子不得洗去冤屈的苗婦不知又有多少!

更有聽信巫師的謬傳,造成家庭拆散,一家人反目成仇。

民國時期在湘黔交界處,有一位七十來歲的老婦,身染風溼肺疾,得病半年多了,醫藥無效。

老婦早年守寡,有一個兒子,兒子早已娶媳,並生有三男三女。兒子和媳婦非常孝敬,一家人和和睦睦。

有一天,一個補鍋匠路過此地,到這一家找個地方歇息,見老婦躺在床上狂叫不已,就上前詢問。

補鍋匠誇口說:這種病最好醫,得了這種病的人,我不知醫好了多少個。

下藥後馬上止痛,7天就痊癒,保證以後永不復發。老婦信以為真,就請他醫病。

補鍋匠說,只有先設神座除掉草鬼(蠱),藥才有效,並講了一通如何設神座請神除草鬼之法。

老婦見他說得頭頭是道,更加相信。雙方當即講定除肉酒、香火、法幣3元外,再加1丈2尺青布作為報酬。

禮物備齊後,補鍋匠把藥也採來了。

該補鍋匠極其狡猾,特意在一個十字路口設神座請神,以為路上行人多,一定有婦人經過觀看,他便乘機誣陷其為盅婆,好騙取錢財。

豈料作法兩小時之久,並無婦人經過。

回家後老婦覺得補鍋匠不靈驗,大說其不是。

補鍋匠懷恨在心,便刻意挑動一家人成仇,他詭秘地對老婦說:此草鬼婆不是外人,正是你家媳婦。

我不便施用法術加害於她。別以為我求神不靈。說罷,將禮物一卷而去。

老婦因損失錢財大為懊喪,把憤恨轉到兒媳婦身上,大罵兒媳婦是蠱婆,並準備到官府告兒子忤逆不孝。

後經族人再三勸解,同意不狀告兒子,但逼兒子立即退妻。

兒子不肯休妻,老婦人便把兒子、媳婦逐出家門,併發誓與兒子一刀兩斷,死後也不要兒子送終。

好端端一個和睦家庭,被補鍋匠活活攪散。那補鍋匠拐騙財物後,一去不返。半月之後老婦就病死家中。

人們認為蠱只能寄附在婦女身上,傳給下一代女性,而不傳給男性。

比如某男青年遊方遇到一個情投意合的有蠱姑娘而未徵得父母的同意就娶來,那麼他們的下一代,凡屬女性,均要從她母親那裡將蠱承傳下來,並代代相傳。

古時,放蠱者並不僅限於女性,為什麼苗族認為只有婦女才有蠱呢?這與漢、苗兩族的社會文化傳統有關。

在漢族的巫術信仰中,只有正邪之分,沒有性別的對立。

而在苗族等南方少數民族中,在母權制被父權制取代過程中形成的文化上的性別對立依存要強烈得多。

這種對立表現在巫術信仰中,就是佔據正統地位的男性巫師成了維護社會秩序的一方.而在母系社會曾經居統治地位的女巫則成了秩序的破壞者,被誣為黑巫術的傳承者。

一切男性巫師無法解釋或禳解的天災人禍,統統被扣在了女巫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