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一直在等地球人類真正突破光速的那一天。

可是這一等待,一眨眼之間五個年頭就過去了,魔方號星艦卻遲遲未等來地球人類最終突破光速的那一天。

於是乎,CNSA只得下達了一道提前進入休眠的指令。

為什麼?

那是因為等待魔方號星艦正式啟航的不僅是CNSA,不僅是第七空間技術研究院,也不僅是早已驗收完畢的魔方號星艦,還有早已整裝待發的5566個序列號星際分隊。

要知道,5566個星際分隊那可是由數量相當驚人的一批星際宇航員組成的啊。

魔方號星艦作為金剛之軀,當然可以無限期的等下去。

但5566個星際分隊的宇航員卻是人,卻是血肉之軀。一年兩年他們可以等,第一個五年他們也可以等。但要他們一個又一個五年的遙遙無期的空等,這批數量驚人的人類精英恐怕還沒有等到星艦正式啟航,就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自然淘汰或替換了。

培養一個合格的宇航員其實都很不容易,更何況是5566個星際編隊?這些人類精英從最初的選拔,到被錄用,到進入艱苦卓絕的訓練,到最後成為一名合格的星際宇航員,這其中無一不傾注著地球人類為之付出和投入的巨大人、財、物力,以及大量的時間。

可不?

時間,時間才是最為寶貴的東西。

這些整裝待發的5566個星際分隊所接受的專業培訓全都長達十五年以上,但這在遙遙無期的等待中,不可預見的風險是並存的,比如非正常性傷亡事故減員。

如果非正常性傷亡事故減員僅僅只是偶爾發生的那麼一次兩次,那倒沒什麼。但當事故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而最終的起因竟然是宇航員陷入了一種歇斯底里搬得集體性發洩狀態,那麼問題就大了不是?

於是,CNSA就不得不考慮開始思考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了。

如果,魔方號星艦就這麼無止盡的繼續等下去,而人類最終突破光速的時間又一直遙遙無期。那麼,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原本合格的宇航員會因為自身的體能和肌能指標的不斷下降而不再適合進入太空。如若這樣的話,就勢必就會造成巨大的人力資源浪費。

再三考慮之下的CNSA只得下達提前休眠通知,讓宇航員們提前進入休眠程式。

這樣做,一來可以保證宇航員的體能和肌能處於最佳狀態,二來可保護這些來之不容的人力資源不至於淪落到被淘汰和被浪費的境地。

但是根據二十二世紀初地球人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CNSA下達的這個提前休眠的通知並非一個強制性的指令,因為宇航員在接到CNSA發出的通知以後,有權做出自己的選擇。

也就是說,宇航員們既可以接受指令而提前進入休眠程式。但是,他們也可以拒絕。

所以在CNSA發出提前休眠的通知以後,有進半的宇航員做出了選擇,他們提前進入了休眠程式。但是,另外一半的宇航員卻做出了合理的拒絕。

因為,他們選擇了繼續自然等待,因為他們要保留在週末和自己的家人見面的權利。

根據CNSA的安排,宇航員如果拒絕提前進入休眠程式,那他們就必須有足夠的時間呆在星艦基地裡繼續接受相應的體能訓練測試。但是在星艦正式啟航前,他們一旦被檢測出體能指標下滑就會被輪換,就會失去登上星艦的機會。

那麼,後續問題就來了。

因為很多宇航員都在問:如果人類在短期內一直都無法突破真正的光速呢?那麼他們是否就會一直這樣遙遙無期的等下去?

答案,當然是NO。

因為當近半的宇航員都拒絕提前進入休眠程式以後,另外一個更為絕密的高層會議就不得不緊急召開了

就是在這次高層會議上,當決策者一邊面對巨大的人力資源壓力,一邊面對光速研發團隊那遙遙無期的等待時,會議就進行了三輪投票,而三輪投票的最終結果就是:魔方號星艦收到了正式起航的指令。

而正式起航的時間就是,2130年10月1日。

那天,就是國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