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燕黨聚會(第1/3頁)
章節報錯
趙孟啟的熱情,主要是給丘嶽的。
丘嶽卸任沿江制置使後,回臨安時在姑蘇逗留了幾日,與趙孟啟深談多次。
由於宋代以文馭武的臭毛病,所以出任封疆大吏和一方統帥的,基本都是文臣。
這讓宋軍戰鬥力受到了很大影響,通常都是負面的,但並非所有領兵文臣都一無是處,還是有不少文臣挺能打仗的,而丘嶽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寧宗嘉定十年中的進士,踏入仕途已近四十年了,前面十幾年只是一個純粹的文官,但在他任真州知州時,卻一戰成名。
端平二年六月,蒙古窩闊臺汗以宋背盟為由,遣大軍數十萬分兩路攻宋。
一路由二皇子闊端率軍攻宋四川,一路由三皇子闊出率軍攻宋荊襄兩淮地區。
那時宋朝還有不少大將之材,四川有曹友聞,荊襄有孟珙,和蒙古人打得有來有往,持續好幾年,雙方均傷亡慘重,互有勝負。
蒙古人是進攻方,一直掌握著戰場主動權,而他們不耐酷熱,所以一般都是選擇秋冬季節開打。
端平三年秋,蒙古東路軍總指揮闊出派出七萬大軍,進攻淮西,很快攻陷了光州的固始縣。
宋將呂文信、杜林率潰兵數萬佔據六安、霍邱後,見蒙古軍兵峰犀利,於是嚇破了膽,竟然他孃的叛變投降了。
隨後,蒙軍繼續往東南進兵,攻打廬州,不過在淮西制置使李曾伯等人的有力防守下,沒啃下來。
接著蒙軍放棄廬州,繼續往東,攻破定遠縣,再圍攻滁州,宋朝池州都統趙邦永及時率軍增援,解除蒙軍包圍。
蒙古人一看,這裡也沒戲,又往東走兵臨六合縣,六合縣守將李江二話不說就降了,不得不說,這時候許多武將是更沒節操一些。
而縣城中有個宗室趙時宵,組織敢死隊與入城的蒙軍巷戰,當場陣亡,他弟弟趙時更保護著母親,殺出重圍。
與此同時,一部分蒙軍繼續東進,被沿江制置使陳韡派來的王海、李仙、李雄、廖雷四將阻擊於宣化城。
一輪血戰後,宋軍取勝,蒙古人損失慘重,報復心大起,便把攻打六合的部隊也抽調過來,將宣化層層包圍,全力猛攻。
宋軍拼死抵抗三天三夜,陣亡大半,王海、李仙、李雄、廖雷四將全部戰死,最後一名叫做陳萬的將領率殘軍突圍而出,蒙軍攔截不住。
這一仗蒙古人也沒撿到便宜,戰死比宋軍多好幾倍,其將領凹鳥勃野陣亡,主將華國大王重傷,不久後就死了。
攻下宣化後,蒙古人的後續部隊趕到,集結了兩萬多兵力向真州進攻。
時任真州知州的丘嶽,早就嚴陣以待,憑著不到兩千兵力,一次又一次的挫敗蒙軍攻勢,不但把蒙軍從城下趕走,還乘勝出擊,戰於胥浦橋,以強弩射殺一名蒙將,蒙軍不得不後退十里調整部署。
丘嶽見蒙軍兵力是自己的十倍以上,便沒有莽撞去追,退回城中,隨後在城西設下三道伏兵,並增加投石機數量。
一日後,蒙軍捲土重來,撞進埋伏圈中,宋軍伏兵突起猛攻,城頭砲石俱發,並且砸傷一名將領,使蒙軍軍心大亂,連忙撤退。
丘嶽雖然不知道那將領是誰,但從蒙軍的反應來看,肯定對他們極其重要,否則不會那麼輕易放棄進攻。
所謂趁其病,要其命,等到深夜,丘嶽果斷集結所有兵力,突襲蒙軍營壘,縱火焚燒營帳。
這次夜襲十分成功,不過蒙軍除了物資損失較大外,人員傷亡並不大,而對一向以戰養戰的蒙軍來說,沒有物資再搶就是。
因此丘嶽並沒有放鬆戒備,嚴防死守等著蒙軍再次來攻。
哪知道等了兩天,
蒙軍居然主動撤退了,而且另外一隻已經深入高郵境內的騎兵,不但沒有攻城,遇到宋軍的清野部隊居然也沒有發起進攻。
不久後,其他各路蒙軍也漸漸放緩了攻掠,然後北撤。
正在宋朝這邊對蒙軍的行為感到奇怪時,有訊息傳來,蒙軍的東路主帥闊出死了。
然後,西路軍的闊端攻破成都,正在大掠四川腹地,聽到闊出的死訊後,也連忙率主力撤離四川北歸,只留下部分兵力扼守沔、階、興元等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