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已經落下。

晚風吹涼暑熱,卻怎麼也吹不散城下的腥臭。

罕見的,佛誓城四面城牆上,全都點起了火把。

火光成城,光亮還勝過了城中萬家燈火。

戰時戒嚴令已經解除,大捷的宣告也傳遍全城,無人不知。

市井裡,街巷中,坊間舍鄰,彷彿節慶時,充盈著喧聲鬨鬧。

處處都在熱議著北城外那場大勝,激動、震驚、詫異、失望、疑惑……

紛紛擾擾中,百種心態,萬千情緒,莫衷一是,複雜難明。

卻有一些共同的認知,刻在了所有人的意識中。

那便是,燕王通天徹地,有鬼神之能,宋軍強悍無敵,非凡人能擋。

僅用三千人馬,不損一兵一卒,全殲六萬大軍,摧枯拉朽,費時不到半個時辰。

令人匪夷所思,卻有數千守軍親眼目睹,官府宣告也言之鑿鑿。

若還是不信,也可花點小錢,去那北城牆上觀賞戰後風光,只要你不怕把腸子吐出來的話。

北牆之上,火把要比其餘三牆密集數倍,照亮城下好大一片。

城下的曠野中,也燃起無數篝火,熾烈,炫目,使慘烈景象一覽無餘。

遍地殘肢碎屍,處處血河肉泥。

斷兵爛甲四散丟棄,旗幡襤褸凋落塵土。

滿目瘡痍,一片狼藉。

如此這般的慘厲肅殺,彷彿地獄冥間。

一隊隊的宋軍行走其中,搜檢倖存殘活者。

看著傷重難治的,就大發善心給補個痛快。

發現還有治療價值的,就讓軍隸搬運到臨時設定的營寨中。

那裡有整個軍醫院,三千多名醫護人員等著練手。

說是練手,卻也不隨意,肯定不如救治自己人那樣竭盡所能,但也是全力施展本領,以求治療成功。

可以說,完全就是按照戰地醫院的流程標準來運作。

當然,在某些方面也不用太過顧忌,一切行為都是以訓練為中心。

比如沒有經驗的菜鳥可以放手操作,創新的方案和技術可以大膽試驗,使用藥品物資也多有保留……

雖然要耗費不少人力物力,卻能換來軍醫體系的飛速成長。

至於賺得感恩,收穫口碑讚頌,贏取占城民心,樹立大宋仁愛形象之類的,純粹是副作用罷了。

活人有了去處,卻還有更多死物需要處理。

有價值的自然要儘量回收,如牛馬大象,可都是肉啊。

哪怕宋軍不想吃,但用來給那些軍隸吃總是不錯的。

軍隸麼,其實就是原來釋利訶梨和保脫禿花手下的那些占城兵,總數有三萬多。

蘇利耶無力收編,有沒有好的處置辦法,釋放出去又會破壞占城安定。

因此趙孟啟本著助人為樂的精神,不避艱難地擔負起了管理責任。

為了幫助這些戰犯重新做人,最好就是透過勞動來改造他們。

於是趙孟啟就把這三萬多戰俘編成軍隸,用來建設大營和港口,協助宋軍後勤工作。

這一切,都是在導人向善,絕不是趙孟啟貪圖免費壯勞力!

血海屍山裡,大部分屍體都是殘破的,被踩成肉泥的不再少數。

反倒是牛馬大象,即便死亡倒下後,也因為體型比較大,不容易受到踩踏,所以殘破程度較低,甚至龐大的象屍得經過切割才好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