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軍大營,不能說很安靜,但十分沉悶。

兵士自然都累壞了,縮在簡陋的營帳中,大多早早就睡著了。

鼾聲夢話聲一片中,能聽到的就是巡卒有氣無力的腳步聲。

就連照明用的火把和篝火堆,都似乎懨懨的,光芒黯淡。

正常來說,連日激戰下來,應該會有許多傷兵。

然而營內幾乎都聽不到痛呼哀吟。

這是因為釋利訶梨陸續將屍體運走,並把傷兵也安置在了自己莊園附近。

表面上看來,釋利訶梨是在善待麾下兵士,準備妥善安葬戰死者,也給傷兵一個好的治療環境。

實際上,戰死者能得到一卷草蓆下葬就算不錯了,而能給傷兵的治療也很潦草,甚至完全沒有治療,大多靠自己想辦法熬過去。

賤命賤養嘛,反正這時代基本所有軍隊都是這樣。

即便是宋朝的正規軍,在醫療條件上也十分簡陋勉強。

那些輕傷還好些,用土辦法糊弄一下,若走運沒遇到嚴重感染,倒也能扛過去,也許能恢復健康。

而重傷就悽慘了,即便命大沒死,多數也會殘,就算肢體完好的,大多也不能幹重活,更無法繼續當兵。

如此下場,或許對他們來說,還不如當場戰死,起碼不用受更長時間的苦痛。

從某個角度來說,傷兵比陣亡對軍隊士氣的影響更為巨大。

對於普遍不識數的大頭兵來說,一百具屍體和一千具屍體區別不大,反正都是堆成山。

而且看得多了,人就容易麻木,看到屍體就彷彿看一堆土,一截木頭似的,心裡起不了多大波瀾。

可傷兵卻會持續哀嚎痛呼,不停展示血淋淋的慘狀,令人想忽視都難……

所以為了減少死傷對兵士們的心理衝擊,釋利訶梨便耍了個心機,把刺激源搬出兵士們的視線。

也正是這個策略,讓他麾下軍隊在傷亡兩萬多後,還能維持不散架。

只不過,還是沒有支撐完今天的戰鬥……

要說不甘心,釋利訶梨肯定是不甘心的。

即便之前是他自己暗暗賭誓最多再打三天,可真用了三天沒打下來,要讓他撤退他又不想。

繼續打下去吧,兵士們完全不願意,釋利訶梨也找不出激勵士氣的法子了。

想要馬兒跑,也得給馬草啊。

釋利訶梨現在真的快山窮水盡了,能拿出來的獎勵都拿出來了,連私有的土地都許出去不少。

也就是北邊傳回來計劃成功的訊息,給了釋利訶梨一點安慰,也令他還能心存希望。

他現在糾結的是,如何才能最大化地利用這三萬多人的軍隊達成自己的目的。.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