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大宋糖業(第1/3頁)
章節報錯
財路?
講到這個,士紳們都忍不住有些興奮躁動了。
常州士紳安宰胥最是心急,「殿下,以老朽淺見,這交易所既然冠名百業,那肯定不止交易田卷,應該還有您前段日子提及的股票吧。」
「正是。」趙孟啟點點頭,娓娓說道,「之前孤也說了,太湖工程將產生海量的物資需求,靠現有的工坊是遠遠無法滿足的,因此要興建一批大型工坊,一如田莊制度發行股票,一律都將在這裡公開交易。」
「凡是發行股票的產業,等於就是所有持股人共有的產業,因此可以稱之為「公司」,而股票就如普通商品一樣,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買賣,簡稱「上市」。」
「也不單單是孤建立的產業可以上市,若是有需要,民間的產業也同樣可以申請在這裡招股籌資,不過要經過嚴格稽核才能透過,但成為上市公司後,經營狀況和財務資訊就必須公開,接受交易所及所有持股人的監督。」
士紳們聞言,紛紛琢磨開了,很快發現了其中巨大的好處。
大宋的工商業算是很發達,不過民間有許多產業卻只能靠自身積累來經營,發展很緩慢,同時又有許多有錢人沒有可靠的投資渠道,只能把錢財窖藏起來。
想要用錢生錢,除了自己弄產業外,比較多的就是高利放貸,雖然暴利,可並不穩當,而且名聲也不好。
這股票看起來倒是一條很不錯的投資渠道,並且這交易所是燕王弄出來的,到時候這些上市公司只要正常繳稅,不用遭受官府的額外盤剝,也是一件重大利好。
也有人意識到,這交易所本身就是一項很有前途的產業,便試著問道,「殿下,這百業交易所自身可會發行股票呢?要是可以的話,在下打算買個三十萬貫!」
趙孟啟笑著搖頭,「交易所只是個平臺,溝通交易雙方而已,雖然會收取一些手續費以維持運轉,但卻不會以盈利為目的,因此並不賺錢,重要的是,交易所必須嚴格保證公平公正,若是分出股份,容易受到不良影響,因此暫時只歸本王控制,以後大機率也會成為皇家直屬,一直保持中立行事的態度。」
「殿下此言有理……」士紳們大多點頭附和。
隨即吳潛站出來說道,「太湖工程需要的物資都將由綜治司統一採購,為了消除弊端,所有采買都將透過交易所公開招標。」
「何為招標呢?即是綜治司事先發出公告,標明需要採買的品種、數量、要求等資訊,然後由賣家以各自產品的價格及質量等保密投標,最後統一公開評選,以質優價廉取勝,杜絕私相授受以及盤剝等弊病,做到買賣雙方互贏共利!」
「而且,從今往後,平江府所屬衙門的公務採買都將逐漸採取這一方式,以取代「和買」!」
和買,本是兩廂情願公平交易的意思,從先秦開始就漸漸成為官府向民間採買物資的名詞。
宋初之時,和買算是一種惠民政策,官府以高出市價的價格直接向百姓購買絲絹等貨物,不但去掉中間商,甚至在年頭預付貨款,使百姓不用因為缺少資金而去借高利貸。
但官府和百姓的地位嚴重不對等,官府可以隨時變更規則和約定,根本就無法長久維持交易的公平性。
發展到後來,卻完全淪為官府索取民間財富的手段,變相成為了一種強制攤派的賦稅,尤其是此時,是百姓身上最沉重的一座大山,並且官吏往往藉著和買,對商民百姓勒索無度。
主要就是因為和買制度,才使得大宋的各行各業都日漸凋零蕭條,越來越慘淡。
這項已經淪為最大民害的制度,早已形成了龐大的利益鏈,真不是一般人敢輕易去觸碰的,也就是趙孟啟蝨子多了不癢。
當然,此時和買所轉化來的賦稅,已經是正稅的兩倍還多,成為了朝廷財政的重要組成,想要短期內完全改變也不現實,只能趁著最近剛發了一筆大財,先在平江府試行。
可這個訊息依然讓士紳們感覺很震撼,各自心中反應不一,有人讚賞有人不以為然,不管心中怎麼想,倒是都意識得到,工商業真正的春天要來了。
士紳們之所以對入股燕王產業有極大興趣,正是認為官府不會盤剝到燕王頭上,還不愁銷路,有盈利的保證,但現在發現,假如真的公平競標的話,自己直接興辦產業或許賺得更多,於是不少人心中開始盤算起來。
見大家陷入思索中,趙孟啟開口打破了沉默,「咳,以後民間的大宗貨物交易,其實也可以藉助交易所,採用投標拍賣的方式,不過這不是今日的主題,孤要說的財路也和太湖工程無關。」
和太湖工程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