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價將隱匿的田產賣給朝廷?

看似公平買賣,但土地是這時代最優質的資產,對絕大多數華夏人來說,有了錢之後第一個念頭就是買田,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輕易賣田,人們通常都會把賣田與敗家沒落聯絡在一起。

而豪強們對土地更是有著近乎病態的執著,恨不得把眼中看到的每一寸土地都扒拉到自己家。

奈何形勢比人強,鬥不過燕王,也阻止不了經界,賣田就成了最最佳化也最明智的選擇。

眼見外地士紳向燕王爭取到了這個政策,許多本就已經喪失鬥志的平江嘉興豪強心生期望,再也按捺不住。

「殿下!我等也是大宋的子民啊,還請殿下一視同仁,允許我們把田賣給朝廷。」

「是啊是啊,為何其他地方可以由朝廷贖買,偏偏平江和嘉興就不可以了?」

「殿下殿下,小民周顯發誓,以後絕對全心全意擁護殿下,支援殿下的任何決策,包括經界法在內,保證積極配合,主動交待,求您開開恩,把小民家中的田也贖買了去吧。」

「小民彭博也發誓,必定擁戴殿下,請殿下寬宏,贖買我家之田。」

「還有小民……」

不多時,便有上百人懇請哀告著,求著燕王來買他們家那些不在稅籍上的田產。

這稀奇的一幕,讓其他地方計程車紳感到既好笑又心塞,燕王這撥弄乾坤的手段太可怕了。

趙孟啟卻冷眼看著這些人,「一視同仁?寬宏!?呵呵,爾等說這話也不害臊!?一個時辰前,孤可是給過爾等機會了,自己不珍惜,怪得誰來?」

士紳們愕然,是啊,之前燕王可是數次說過主動上報隱匿田產,會有相應補償的,可那時大家都以為自己勝券在握了,誰願意接受這「喪權損財」的不平等條約?

到這個時候才想著討饒求和,還要燕王寬宏大量,屬實是有些不要臉了。

不過對於某些人來說,臉這東西,要與不要得看情形,大丈夫當能屈能伸,怎可頑固拘泥呢?

為人嘛,最重要的就是識時務,知變通,這不是沒氣節無廉恥,而是大智慧!

「殿下,方才是小民受了女幹人蠱惑,被豬油蒙了心,如今幡然悔悟,還望殿下再給小民一次重新做人的機會……」

「殿下仁賽天高,德比地厚,莫要和我們這些蠢人一般見識。」

「左傳雲,「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我等皆有改過向善之心,還請殿下成全。」

「殿下啊,我蘇家歷代都有出仕朝廷,可謂忠心耿耿,也算有些許功勞,求殿下看在蘇家祖上餘蔭的份上,格外開恩一次吧。」

「老朽宦遊一生,為朝廷奔波二十餘載,便是沒有功勞,也總有些苦勞,這次確實犯了大錯,不該違逆殿下,也不敢奢求太多,只求殿下手下留情,網開一面。」

一群人近乎胡攪蠻纏,撒潑打滾,擺出種種說辭理由,將自己裝扮成弱勢群體,企圖求得寬大處理。

趙孟啟哭笑不得,他倒是想一棍子把這幫傢伙徹底打死,然而斬盡殺絕,不留絲毫餘地的做法,在儒家文化中是不受歡迎的,作為上位者有時候需要考慮的東西更為複雜,畢竟,沒人喜歡自己的上司是個冷酷無情之人。

無奈下,他決定再做一點讓步,「哎,爾等不義,孤卻不能不仁,然天道有常,任何人都得為自己所作所為負責,有錯就要認,捱打要立正。孤可以贖買爾等的隱田,但有幾個條件,就是不知道爾等能不能接受。」

還有條件啊?

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只能認了,只希望燕王不要太過苛刻。

這部分士紳擺出認命的姿態,點頭哈

腰著,「殿下你說。」

趙孟啟梳理著頭緒,「一,必須主動交代出所有隱田,不得再有絲毫瞞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