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第1/2頁)
章節報錯
布萊迪克中校在鄭彼德翻譯和羅斯托上尉的陪同下一走進小紅樓,二連長魯西平就注意到了,他當時正趴在樓下門廳的窗臺上看幾隻螞蟻搬麵包屑,窗玻璃上映上了布萊迪克中校的身影,扭頭去看時,布萊迪克中校一行已從他身邊走過,登上了樓梯。他本能地覺著中校的突然出現與自由有關,於是,也跟著上了樓。
他知道中校要去哪個房間,要去找誰。撤退那夜他就看出來,中校對林營長很敬佩。堅守德信公司的時候,中校把鬼子總攻的確切時間透給了林啟明,在租界的街壘工事旁,還擁抱了林啟明。
果然是找林啟明——中校在二樓沒停腳,徑自上了三樓。
他卻上不去了,中校的兩個衛兵和羅斯托手下的兩個白俄巡捕,四個人守著三樓的樓梯口,不容任何人上下。
他只好悻悻然地坐在二樓樓梯上,眼巴巴地等待著樓上那關於自由的訊息。他認定那是自由的訊息:記者談話會後,林啟明又代表弟兄們遞了一次交涉書,公民訓練團和特警中隊的兄弟也已取保釋放了百十個,放他們三營的弟兄自在情理之中。
魯西平渴望自由,從來也沒有象今天這麼渴望過。望著天上的月,他會想起無錫老家庭院中的月影,能看到月影下漂亮太太和淘氣兒子的笑臉。他掛記她們,想念她們,常常把關於她們的記憶一遍遍講給弟兄們聽。講過以後又後悔,可下次忍不住還要講。弟兄們據此判斷他腦子有毛病是沒道理的。
他正常得很,什麼毛病也沒有——非但沒啥毛病,頭腦還格外的清醒,甚或格外的深刻。一些在自由時光裡永遠弄不清的問題,在這裡一下子都弄清爽了。
比如說,面前這場戰爭,他失去自由前就看得不甚真切,完全被一種轟轟烈烈的表象迷惑住了。似乎為國家而戰,為民族而戰是無可非議的,似乎不拿槍上戰場便對不起一箇中國人的良心。現在想想,是大錯而特錯了。錯誤的根源在於:他只注意了戰爭的道德判斷,忽略了每一個獨立存在的人和這場戰爭的關係。
事情很明白,戰爭是國家的事,活著是自己的事。若是為了個人活得好些參加戰爭,是合乎情理的,反之則就不免荒唐。把問題放在人之初的歷史中去考察,就會看得更明徹:遠古蠻荒時代的人是隻知道有自己的,都是為自己活著的,那時,沒有國家,沒有民族,沒有主義,也沒有那麼多欺騙生命的道義。後來不行了,國家、民族、主義一一在人類文明的程序中折騰出來了。於是乎,人的個體生存就被破壞了,人們不得不為國家而戰,為民族而戰,為這個主義、那個主義而戰。可這些東西究竟與每一個呼吸著的生命有什麼關係呢?真他媽鬼知道!國家、民族和主義召喚你為它的神聖存在去拚命,卻並不為你個體生命的存在承擔任何責任。他魯西平在上海打鬼子,上海淪陷了,被囚禁在軍人營裡的是魯西平,而不是那個他為之而戰鬥的國家,這難道還看不出其中的荒誕麼?
他是被欺騙了,被國家、民族派生出來的道義欺騙了,也被自己曾經有過的一腔熱血欺騙了。幸運的是,躍入這場龐大的騙局之後,他迅速警醒了,不象林啟明那樣,依然執迷不悟。
林啟明的事他管不著,反正他要出去。只要開始放人,頭一批就得放他!林啟明他們不是懷疑他腦瓜有毛病麼?這毛病他認下了!就衝著這條,他們就得先放。
租界當局顯然不想養著他們,把他們悄悄放了;既減輕了負擔,又少了麻煩。問題是放人的名目,他們畢竟是和日軍正式交戰的戰鬥人員,明目張膽地放,日本人不會答應。名目自然會找到的,比如說他魯西平,神經有毛病;比如說牛康年,受傷太重,不宜長期羈押,如此等等。當然,也可能只把他們放出軍人營,不放出租界。這樣也好,他正可以把妻兒接到租界,避過戰爭的剩餘歲月……
也不知想了多久,好象時間並不太長,樓上響起了腳步聲,木頭樓梯顫動起來。他識趣地從樓梯口站起來,躲到了二樓的樓道里。
布萊迪克中校一行下來了,樓上的守衛撤了,他未待走在最後面的衛兵下到樓底,便急不可耐地爬到了三樓上,一頭撞開了林啟明住的307室的房門。
林啟明、費星沅都在屋裡的床沿上坐著,勤務兵小豁子正在打掃地上的香菸頭。屋裡煙味很重,象著了火,坐在對門床沿上的林啟明卻還在抽菸。
他突然破門而入,讓林啟明吃了一驚,林啟明愕然地看著他,問:
“老魯,有……有事麼?”
“第一批有……有我麼?”
“啥第一批?”
“放……放人啊!”
林啟明愣了:
“你聽誰說要放人?”
他疾疾叫道:
“我知道要放人!特警中隊、公民訓練團都放人了!剛才我看見布萊迪克中校來找你……”
林啟明苦苦一笑:
“老魯,沒這事!再說,即使放人,放誰不放誰,也不由我做主!”
這倒也是,這地方當家的是布萊迪克中校,羅斯托上尉,不是林啟明。不過,中國軍人內部自治,林啟明是營長,還是能說上話的,他還得把林啟明攏住,況且,林啟明和布萊迪克中校關係又好。
“那……那布萊迪克中校找你幹啥?你可不能瞞我;兄弟我可從未做過對不起大哥您的事!”
林啟明望著他長長嘆了口氣,摟著他的肩頭,讓他在床沿上坐下了。繼而,又叫勤務兵小豁子找來了一連長塗國強,說是要和他們好好談談。
聽林啟明一談,他才知道,事情恰恰相反,租界當局不但不放他們,還要將他們長期拘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