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進攻在太陽落山後又被弟兄們打退了,——險險乎乎打退了。團副霍傑克和段仁義、方參謀一起好歹吃了頓安生飯。飯後,方參謀明確地對霍傑克和段仁義說:

“看來,從現在到明日拂曉前,敵人無發動第三次進攻的可能了!”

段仁義如釋重負:

“這麼說,咱這一天算……算打下來了!”

方參謀黑著臉點點頭:

“是打下來了,可傷亡太大了!一個團幾乎報銷三分之一,狗日的1761團又不增援,我可真不知道明天該咋打!”

段仁義說:

“明天1761團可能會增援吧。……”

剛說到這裡,電話鈴響了,霍傑克就近抓起電話問了聲“哪位”,馬上捂著話筒對段仁義說:

“團長,1761團趙團長電話!”

段仁義指指方參謀又指指自己:

“是找我還是找方參謀?”

霍傑克明確地道:

“找你,不是找方參謀?”

段仁義這才忙不迭地去接電話。

段仁義接電話時,霍傑克注意到,方參謀神色不安,眉頭緊皺著,沒有絲毫輕鬆感。

這一仗真夠嗆,莫說方參謀,就是他這個並不實際指揮作戰的團副也無法輕鬆。偉大時刻竟是殘酷的時刻,僅僅一天,——實際上只是一個下午,一千八百餘人的一個團就有五百餘人陣亡。最慘的是第一次攻擊前的炮擊,倒在前沿戰壕至下崗子村頭五百米地帶計程車兵不下百十人。

段仁義放下電話後,臉色挺好,不無欣慰地對方參謀說:

“方老弟,趙團長誇我們打得好哩,說是隻要再堅持一天就有辦法!”

方參謀冷冷一笑:

“這一天咋堅持?他1761團咋不下來堅持一下!”

“趙團長說,我……我們面前只有偽軍一個團和少量日軍,堅持一天是有把握的。”

方參謀腳一頓,大發其火:

“放他媽的屁!他姓趙的蒙你這外行團長行,蒙老子不行!據我估計,攻我之敵總兵力不下五千人!至少也有四千!從武器配備情況看,日本山本旅團的重炮部隊過來了,偽和平建國軍楊華波師也過來了。”

他不知道方參謀是怎麼判斷出來的,但他相信方參謀的判斷。這個來自23路軍司令部的少校參謀,成熟老練,從把新三團拉上馬鞍山,就一次次表現了自己在軍事上的遠見卓識。不是有了他,只怕前沿戰壕都挖不好,今天的傷亡勢必更加慘重。

方參謀又說:

“當然,因為作戰地形限制,敵人的優勢兵力無法發揮,但他們組織紮實的輪番進攻,我們註定是擋不住的!今天打成這樣子已是奇蹟了!”

這話不錯,一群穿上軍裝只三個月的中國民眾,能擋住強敵的兩次進攻,實是難能可貴。說是奇蹟也不過份。如中國民眾都武裝起來,都這樣真格地打,則中國註定不會亡!

情緒激動起來,霍傑克突然想到要為新三團寫首團歌,把馬鞍山和卸甲甸都寫進去,讓弟兄們唱著團歌英勇戰鬥,在民族解放的歷史上寫下輝煌的一頁。

方參謀想得沒這麼深遠。他注重的是最實際的問題:明天怎麼打?元氣大傷的新三團是否能把明天一天熬下來?有無可能讓韓培戈或376師師部把上崗子村的1761團派到下崗子接防?或抽出部分兵力增援?馬鞍山的阻擊要堅持多久?兩天還是三天?抑或更長時間?

方參謀把正在村裡救護所組織救護傷員的黽副官喊來,商量了一下,決定給韓培戈總司令發份電報,命他記錄。

他把寫軍歌的念頭強行排出腦外,認真記下了方參謀口述的電文。電文稱:經一日血戰,新三團重創犯我之日偽部隊,陣前斃敵數百,我傷亡也頗為慘重,戰鬥減員幾近全團兵員半數,須調下休整,或補充兵力,否則,下崗子一線實難繼續堅持。電文明確請求將上崗子1761團調入下崗子前沿,或放棄下崗子,合併1761團固守上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