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朝堂鬥嘴現場(第1/2頁)
章節報錯
輕車熟路的進了宮門,方秋焱慢吞吞的走在前往大殿的路上,不慌不忙。
他沒有提前通知,但所有人心裡都明白他今天肯定會來上朝。
堂堂攝政王一個人默默地走在偌大的皇宮裡,腦海中不自覺地浮現出當年率軍進宮平亂的場景。那時候許多將士都在,他被一眾熟悉的面孔環繞,那幫兄弟在他登上寶座之後依舊不離不棄地追隨著,陪他四處征戰掃清內敵,直到這次與東盛國交戰……
他們無怨無悔的跟著他,哪怕戰死邊疆馬革裹屍也毫無怨言。可就是這樣的一群有情有義的鐵血漢子卻遭人算計,不明不白的死在了戰場上,他怎能不報仇?
故意放慢速度,來到大殿前的時候裡面已經開始早朝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個年僅五歲的小孩子身穿龍袍坐在高位,右下首坐著當朝的皇太后。
“平身。”
小孩子清脆的聲音帶著稚嫩,他不懂為什麼要起這麼早來上朝,也不懂下面這些老頭們說的都是啥,小眼睛只知道盯著自己的母親,然後按照流程說上幾個字,他的任務就完成了。
眾人紛紛起身,太后沉聲道:“攝政王昨日剛剛回京,舟車勞頓依舊不忘國事,眼下該是在進宮的路上,大家有事可以先報,本宮會轉告王爺的。”
大臣們面面相覷,最近除了東南蝗災並沒有什麼大事發生,他們今日主要是來彈劾攝政王與東盛國交戰失利之事,可是人家本人沒到場,他們準備好的聲討該從何說起呢?
“太后,三個月前便已傳來我軍覆沒的訊息,攝政王生死不明,如今王爺尚在人世且已回朝,我等還望王爺對此次戰敗給出一個說法。到底因何而敗,責任誰來承擔,又有誰承擔得起?”
第一個站出來的是刑部趙大人,太后瞥了一眼,心知此人乃師天明派系中的骨幹之一。
老頭說完,不待太后開口,一個武官站了出來憤憤不平道:“太后,臣以為勝敗乃兵家常事,王爺並非天生戰神,偶然的失利不能代表其真正實力,更多的是運氣和時機。況且趙大人恐怕有所不知,此次兩軍對戰我方只有五萬兵將,東盛國卻派出了七萬精兵,並且雙方指揮官皆是本國之名將。你覺得王爺指揮不行該擔責,那麼敢問這種戰局除了王爺誰有膽子上陣指揮?難不成是你趙大人嗎?”
“一派胡言!張將軍,你這是偷換概念,強詞奪理!”趙大人被氣的鬍子都在顫抖,指著對方大罵,“戰場失利就是失利,既然失敗了就必須有人站出來承擔責任,哪怕他是攝政王也不能免責,不然我朝五萬將士的英魂如何安息?”
張將軍也是怒火中燒,文官只會耍嘴皮子根本沒見過真刀真槍,唯有上過戰場的人才知道打仗完全不是嘴上功夫,戰場局勢瞬息萬變,真正打起來的時候有幾人敢拍胸口保證一定大勝?
“趙大人,你能說出此言已經暴露了自己的無知。王爺在軍營中表現如何,全軍將士又是對他怎樣的愛戴和崇敬,你根本一無所知!能與王爺共同作戰,保家衛國,甚至戰死沙場,都是我朝軍人的榮耀,你又懂得幾分?”
兩個人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在早朝剛開始的時候就吵起來了。小皇帝眨巴著眼睛圍觀兩個面紅耳赤的大人吵架,太后卻是一陣頭大,腦袋被他們的嗓門兒吼得嗡嗡作響。
眾位朝臣對此早已見怪不怪,因為這兩人已經足足吵了兩三個月了!每次上朝師天明派系的人就會跳出來一兩個說攝政王的壞話,而朝堂上幾位將軍就會跳出來據理力爭,雙方完全是一副小兒鬥嘴的狀態。
“夠了,要吵架就出去吵,哀家聽了頭疼。”
太后終於忍不住了,揮揮手出聲打斷:“攝政王已經回到京城,你們這麼愛吵架不妨去找他本人評評理。此次戰事且等他回來再議吧!”
“太后說的是,但王爺既然已經回來,為何不見上早朝?”
“是啊,太后娘娘,王爺在戰後失蹤了幾個月,這段時間他身在何處我們也不得而知,難道是在戰場受了重傷?”
提到受傷,眾人又一次陷入了議論。攝政王如若傷重無法理事,接下來必然會有一些人會出來搞事,可派去監視的人卻意指王爺沉迷美色無心政務,究竟是個什麼情況大家都有些捉摸不定了。
大殿上的討論聲比之前更甚,太后愁眉不展,單手扶額,內心再次生出一股深深的無力感。
“許久不見,眾位同僚依舊神采奕奕,本王甚是欣慰啊。”
大殿正門緩緩開啟,一個身著黑龍朝服的男人出現在門口。金色的小面具之下一雙眸子宛若深潭,他臉上依舊帶著熟悉的淺笑,晨光從身後照射進來,為他整個人鍍上了一層淡淡的光芒。
方秋焱掃視了一眼眾人,鴉雀無聲的殿上只有他信步而入的腳步聲在迴響。
從朝臣中間穿過,強大的氣場令所有與他擦身而過的人都下意識後退兩步,不敢與他靠的太近。
走到臺階前,方秋焱躬身行禮:“參見皇上太后,臣來遲了。”
王朝上下只有一人面聖不必行跪拜禮,也只有一人可以持兵器自由出入宮中,那個人就是方秋焱。他的朝服有金線勾勒出的游龍戲鳳圖,無比高調地昭示著他攝政王的地位。
“哥哥!”
小皇帝見到他突然出現特別驚喜,竟直接從龍椅上跳下來倒騰著小腿撲向他。
這一幕令在場眾人驚呼不已,連太后都從椅子上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