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青年路擺攤(第1/2頁)
章節報錯
高考如期結束了,不出所料,六月毫無懸念地落榜了。德成和玉梅也沒有覺得有多難過,畢竟對這樣的結果,他們心裡多少還是有數的。
接下來的這段時間,兩口子忙活著給高中畢業的六月找工作。按照當時的國家政策,如果父母已經退休的,子女可以按規定頂替進父母單位工作。父母沒退休的,如果單位有招工指標,原則上優先錄取職工子女。這大概算是國有單位的一種福利吧,省城好多家庭都是父母和子女在同一個單位工作。
玉梅單位今年沒有招工打算,還好德成他們單位下半年有招工計劃。他找到還在擔任廠長的趙新民,把自家孩子的情況跟他說了說,趙新民也不推脫,直接拍板給了六月一個進廠指標。德成心裡這下踏實了,交待六月好好在家待著,等廠裡通知就去報到。
夏日炎炎,沒了學習壓力的六月,整天在家無所事事。她約上班裡幾個要好的女同學,打算一起去青年路市場逛逛。
連線春熙路和鹽市口的這條小街,前身是清代就有的九龍巷,東西走向,長不過兩三百米,寬不過十米,不通公共汽車。從八十年代初期,青年路開始設立百貨攤區,之後範圍逐漸擴充套件到附近的暑襪中街、荔枝巷和交通路,總長度達到了八百多米。進場經營者多達五百戶,絕大多數都是個體攤戶,生意非常興隆,整條街熱鬧非凡。
這些臨街店鋪賣的商品包括服飾、床單、蚊帳、皮鞋等等,款式新穎,品種繁多、花色齊全。最重要的是,這裡和國營大商場不一樣,不但能砍價,而且還允許退換,來這裡消費的市民當然絡繹不絕了。
青年路離新南門不算遠,坐五路電車只要三站路,步行也就十幾二十分鐘。六月還是第一次來青年路,整個市場里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人來人往,人潮洶湧,一切形容人多的詞放在這兒都不為過。每個攤位旁都擠滿了人,每個攤位的老闆都喜笑顏開的。
六月她們在各家店鋪裡閒逛的時候,李小慕正和朋友魏剛站在一家服裝店門前說事。
“小慕哥,你別看現在人好像很多的樣子,其實這不算什麼,待會兒等鋪面關門了,夜市開始的時候,那才叫一個人多呢。”魏剛指著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說道。
小慕一手託著下巴,問道:“市場上的商家晚上不營業?”
魏剛搖搖頭:“店鋪一般都是早上九點開門,下午五六點關門。六點以後,在街邊找塊空地,塑膠布往地上一鋪,擺上貨可以直接開賣。既沒有房租,也沒有管理費,每晚就給管理夜市的交一角錢的清潔費。”
小慕歪著頭看了一眼魏剛:“就這麼簡單?你不會是道聽途說的吧?”
魏剛從兜裡摸出一包皺巴巴的甲秀香菸,遞了一支給小慕,小慕接過煙,熟練地叼在嘴上。
魏剛劃燃火柴給小慕點上煙:“我小舅在夜市擺攤賣皮鞋都好幾個月了,這些都是他跟我說的,他不可能騙我的。只要能找到貨源,賣多少都是咱們自己的,你就只管坐著數錢吧。”
看得出來,小慕對此很感興趣,他吐出一串菸圈,說道:“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倒可以試試。而且花的時間也不多,每天就是晚上七點到九點這兩個小時,既能把錢掙了,還不耽誤第二天上班。”
魏剛說:“這些都不是問題,關鍵是貨源,這個才是重點,找不到貨源,說什麼都是白搭。”
小慕把快燒到手的菸頭扔到地上,用腳踩熄,不緊不慢地說道:“貨源不用愁,我有個同學的爸爸在北門市場做批發,我明天就去一趟,看看能找到什麼好賣的貨,咱們進一點試試水。”
魏剛兩眼發光,彷彿看到鈔票在向自己招手,他興奮地對小慕說:“好啊,咱們說幹就幹,一會兒我去跟我小舅說一聲,讓他幫咱們找塊好地盤。你呢,明天就去找你同學的爸爸,聯絡一下貨源。”
小慕點點頭,應承下來。暮色中的青年路,人越來越多,兩個年輕人站在街頭,彷彿看到美好的未來在自己眼前慢慢展開。
中午吃過飯,小慕跟車間主任請了半天假,說自己家裡有事,車間主任不疑有詐,準了他的假。
騎著車到了北門批發市場,這個市場很大,按銷售的商品分了好幾個區。小慕同學的爸爸是做日雜用品批發的,鋪面位於市場的三區,小慕事先跟同學問清了地址,照著地址在市場裡找到了同學爸爸的鋪面。
這會兒已經下午兩點鐘了,鋪面上沒什麼顧客,只有一個小工模樣的小夥子在埋頭理貨。
“大哥,麻煩問一下老闆在嗎?”小慕上前問道。
理貨的小工站直身,看了一眼小慕:“什麼事?想進什麼貨跟我說就是了。”
“大哥,我不是來進貨的。我找老闆有點事,我跟他約了的。”小慕說著從兜裡摸出一包紅梅香菸,抽出一支,笑著遞給小工,順手又摸出火柴準備給他點上。
小工把煙夾在耳朵背後,擺擺手:“市場裡不準抽菸,逮到要罰款的。”又指了指身後的一扇門:“老闆在屋裡,既然你都約好了,進去就是了。”
小慕點頭謝過小工,推開虛掩的房門走了進去。一位中年男子坐在桌後,左手拿著一疊單據,右手在計算器上飛快地按動著,看樣子是在盤點店裡的賬目。
這人便是小慕同學的爸爸,叫郝建秀。名字聽起來很斯文,人卻長得又黑又壯,不像個生意人,反而像極了市場裡幫人背貨的勞力。
“郝叔叔,你好,我是郝鑫的同學李小慕。”小慕畢恭畢敬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