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玉梅的工作(第1/2頁)
章節報錯
兩天後的清晨,德蓉早早就起來了,認真地洗漱完。德成起得更早,一大早就在廚房裡忙活著,他熬好稀飯,蒸好饅頭,拌好泡菜,又炒了一盤子雞蛋。小封睡眼朦朧地走進了,看著桌上的飯菜,驚訝地張大了嘴巴:“哥,這是你煮的早飯?也太豐盛了吧。”
德成拍了一下他的腦袋:“吃你的飯,哪來那麼多廢話。”又去門口叫德蓉吃早飯。
德蓉也驚訝一貫不愛做飯的哥哥,今天居然起這麼早給大家弄早飯。
德成邊吃飯邊說:“我今天給車行請了假,上午陪德蓉去學校聽訊息,下午嘛,我另外還有事。”
小封嘴裡塞著饅頭,含混不清地說;“我也要去德蓉姐的學校。”
德蓉高興地說:“好,都去,都去給我助威。”
吃過早飯,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去了學校。小封原本打算騎車載德成他們,德成不同意,說德蓉就要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戰士了,坐車過去讓人看見了影響不好。於是,全家人都走路去了學校。
從將軍街到女子中學所在的東馬棚街不算遠,三人走了一會兒就到了學校。學校門口插著彩旗,同學們拿著鮮花列隊站在校門口,校門外有不少學生的家長和圍觀的市民,把一條小街擠得水洩不通。劉老師站在隊伍的前面,遠遠看見德蓉,忙向她招招手,德蓉趕忙拉著哥哥擠了過去。
“劉老師,部隊的通知下來了嗎?”德蓉急切地問道。
“還沒呢,估計要過一會兒了,這才幾點嘛。”
“哥,你們在校門口等等,我進學校和同學們打個招呼。”
“你去吧,我和小封就在這裡等訊息。”德成看著妹妹像頭歡快的小鹿一樣蹦蹦跳跳進了學校。
學校那位副校長站在大門口,陰沉著臉看著圍觀的人群,指著劉老師喊道:“劉老師!注意維持次序,一會兒部隊的車都進不來了,讓人群都散開一些,不要擋著路。”
劉老師趕忙組織人疏散圍觀的群眾,請大家不要都擁擠在校門口,給汽車留出一條路來。德成站在人群中,無奈地隨著大家忽前忽後地移動著。
快九點的時候,一輛深綠色的吉普車開到學校門前,車上跳下一位精神抖擻的戰士,副校長面帶微笑迎了上去。戰士舉手敬了一個軍禮,從隨身攜帶的包裡取出一份檔案交到副校長手裡。副校長接過檔案,順手遞給劉老師,大聲囑咐道:“快拿去交給王主任,趕緊謄抄在紅紙上。”副校長回頭用力握了握戰士的手:“同志!辛苦了!進學校喝口水吧。”
戰士笑著擺擺手:“不辛苦,這是我的工作,我還要去下一所學校遞交檔案,就不多耽擱了,再見。”說著舉手又敬了個軍禮,轉身上車離開。
過了片刻,劉老師帶著幾個人,拿著墨跡還沒幹透大紅喜報出現校門口。人群忽地一下往前擁了上來,劉老師一邊阻攔著熱情的人群,一邊大聲讓其他老師趕緊張貼喜報。
大紅喜報就貼在校門邊上的牆上,一個個名字端端正正地謄寫在紅紙上。德成和小封奮力擠到喜報前,仔細地辨認起來。
“哥,在這呢!”小封指著喜報右下角一個名字欣喜地喊道。德成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餘德蓉的名字出現在喜報下方的位置。看過喜報後,德成和小封一起擠出人群,圍觀的人們興奮地指點著喜報,人群中不時爆發出一陣歡呼聲。
兩人站在街邊的樹下等著德蓉從學校出來。等了有一個多小時,德蓉才和另外幾個都被批准入伍的同學一起走出來。在校門口和同學們揮手告別後,德蓉四處張望著找尋哥哥和小封。小封跳起來,向德蓉喊道:“姐!我們在這兒呢!”
德蓉滿臉喜色,快步走過來:“哥,你們看見喜報了嗎?”
“看見了,恭喜你如願以償!”德成點點頭,為妹妹感到高興。
“對,我也恭喜姐心想事成!”小封開心地送上祝福。
回到家裡,小封準備騎著車上街拉活兒。德成讓他等等,回自己屋裡拿了一萬塊錢,出門交給小封:“你晚上回來的時候買點鴨子和豬頭肉,今晚咱們打牙祭。”
小封推說自己有錢,不肯接。德成硬塞給他,說自己現在一個月有少說有七八萬的收入,還過得去,小封這才拿了錢出門。
德蓉說是不是太隆重了一點,晚飯還要加菜,覺得沒這個必要。
德成笑著說:“有必要,而且很有必要。你參軍對我們家來說是頭等大事,況且晚上家裡還會有客人來。”
德蓉好奇地問道:“有客人來?誰啊?不會是你的那幫工友吧?”
德成笑著說:“你也不用猜,晚上見了面就知道了。”
吃過午飯,德成和妹妹說了一聲就出了門。順著祠堂街走到東大街,又從東大街拐彎去了新南門。遠遠地看見張玉梅站在小南海門前等著他,昨天他就和玉梅約好了今天下午一起去公安處那位領導家。
“餘大哥,你來了,我跟我姐都說好了。”玉梅高興地迎上前來。
“嗯,咱們這就走吧,路不算近,和人約的是下午兩點,得抓緊時間。”
德成第一次去公安處,路不熟,帶著玉梅走了一段冤枉路。兩人緊趕慢趕地還是晚到了十幾分鍾。公安處坐落在一處僻靜的街上,門口有全副武裝的戰士守衛著。曾明焦慮地站在門口,不時看看手腕上的表。
“三哥,讓你等久了。”德成歉意地說道。
”快跟我進去,這都幾點了,不是說好兩點到的嗎?領導下午還有個會,晚一點兒就見不著人了。“曾明有點著急。
“我路不熟,問了一下道,耽擱了一點時間。”德成解釋著,順便把玉梅推到身前:“三哥,這就是我朋友張玉梅。玉梅,這是三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