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岳父的信!(第1/2頁)
章節報錯
此時,四合院內,天井之中。
滿天繁星之下,賀雲與王若呴坐在石凳上,正聊著。
或許是有人願意聽他述說吧,原本一肚子氣的王若呴,此刻忽然變得心平氣和了許多。
而賀雲也在聽完王若呴的詳細解釋之後,這才明白,敢情國產動畫遠沒有他想象的那般簡單。
時代變了,動畫界也在跟著大變。
以前拍動畫片,並不是自己想拍就能拍的,而是由中影公司下達任務指標,每年只允許拍多少時長,至於拍出來的動畫片,也統一先由中影公司收購,然後再拿到各大電視臺去播出。
在這種模式之下,一部動畫片根本就沒有所謂賺多賺少的概念,自然而然,製作單位也就沒有什麼顧忌,他們會用十二分心去創作每一部動畫。
也正是因為如此,製作出來的動畫片也就幾乎部部是經典佳作。
然而,隨著國家對外改革開放,國外動畫片大量湧入,國產動畫難免不受影響。
即使是魔都美術電影製片廠,也沒有例外。
尤其是在八十年代末期,動畫人才的大量南下,導致整個魔都美術電影製片廠一蹶不振,從此開啟了下坡之路。
事實上,隨著國外影片的引入,受到巨大沖擊的可不僅僅是動畫界。
影視界也一樣。
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不得不做出改變,以前的片子都是追求藝術的,但從九十年代開始,商業片便開始在國內萌芽,甚至到了後期,直接就變成了一味的追求經濟上的利益,而忽略了影視作品本身。
至於承擔著拍攝任務的各大電影廠,也同樣如此。
就拿京都科影廠來說吧,以前,這家電影廠可是承擔著許多科教片的拍攝工作,這其中就包括了普及科學教育的動畫片。
當然,不僅僅是京都科影廠,實際上,魔都的科影廠也一樣,這兩大電影廠再加上東北地區的長春電影廠,都曾經拍攝過不少的動畫片。
但是自從進入九十年代之後,三大電影廠就幾乎沒有拍過一部像樣的動畫作品了。
究其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還是利益的問題。
拍動畫片費時費力不說,最重要的是沒有多少效益,連員工的工資都發不下來,自然也就沒人會去拍動畫片了。
京都科影廠也一樣,他們今年雖然有拍攝任務,但是卻選擇了外包。
所謂的外包,也就是把動畫創作的大部分工作包給其他製作團隊,比如描線上色、背景設計這些工作。
而這樣的工作,普通的動畫製作團隊就可勝任。
這也是為何,科影廠會同意與王若呴他們合作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這種模式,在早期的米國動畫領域,早已經形成了慣例,大量的倭國動畫公司就曾經是靠接米國的動畫外包工作起家的。
而如今,特區那邊的翡翠動畫設計公司與太平洋動畫設計公司就是其中的國內代表,他們大多承接倭國與米國那邊的動畫外包任務,從中賺取了豐厚的利潤。
只不過,這樣的外包工作接多了,對於國產動畫來說,卻是一種災難。
畢竟大家只顧追求經濟效益,卻是把屬於自己的國產動畫那一套給完全拋棄了。
尤其是原創劇本、美感這些原本屬於國產動畫的“優良傳承”,被直接拋在了一邊,實在是大為可惜。
可沒辦法,時代在發展,如果不能去變通,去適應,就會被時代的潮流所淘汰,就像以前的羊城時代動畫,最後破產消失。
王若呴也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才會反對與科影廠合作,而選擇京都電視臺青少年動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