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第一屆作文大賽,介於此前並沒有什麼經驗,所以這大賽的題目就由賀雲等一眾評委在經過商議後才最終確定了下來。

一共有三道作文題,但參賽的學生只需要任選其一即可。

其中的一道題目,就是由賀雲這位大作家出的。

題目是這麼出的:“《論語》有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談談你對孔子這話的看法,體裁不限,字數八百字以上。”

儘管賀雲這道作文題定的是體裁不限,但不少審完題之後的學生卻覺得,這道題寫議論文才是最佳的選擇。

所以,不少選擇了這道題的學生,最後幾乎都沒有選用其他體裁。

賀小蓮也一樣,她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最終以“謙讓”為題,創作了一篇一千字左右的議論文。

兩個半小時後,比賽時間到了。

由於在座的學生幾乎都是各校作文領域的佼佼者,因而,百分之九十九的學生都在規定時間內,把作文給寫完了。

待到工作人員把作文紙收上來後,學生們也緩緩離開了會議室。

與此同時,賀雲等一眾評委也在此刻來到了隔壁一間辦公室,開始了對一百多份作文的評選。

不過,在評選之前,為了公平起見,一百多份作文,被隨意分成了七部分,每一部分都採取了裝訂糊名的方式,之後這才被送到了七名評委手中。

賀雲此刻也拿到了一部分糊了名的作文,他坐在辦公桌前,喝了一口茶後,便開始了工作。

時間一點點過去,很快就大半天過去了。

除了吃飯以外,賀雲就連上廁所都沒去過一次,一直都在審閱著那些作文。

按照事先教委的安排,每一名評委都必須對作文打分,分數採取百分制。

而這個分數將不會立即被公佈出來,而是在所有的評委看完作文後,才會被統計。

這樣做的目的自然也是為了公平公正。

而由於評委與評委手中的作文無須再交叉打分,因而,僅僅在下午六點左右,七位評委就都把作文給看完了。

畢竟一個人也才二十多篇作文,看的快的評委,比如賀雲,就只用了三個多小時,就給他審閱的所有作文都打完了分。

至於這最後的統計結果,賀雲等七位評委都不知道。

因為這項統計工作,是由另外的人去做的。

…………

第二天。

教委大院。

辦公室內,大家都坐在一起,等待著最後的結果。

很快,教委領導過來了。

他們將最後的結果遞給了一眾評委。

與此同時,這些作文也被拿了過來,分發到了大家的手中。

賀雲自然也拿到了獲獎名單。

他對照著三個組的獲獎名單與作文,閱讀著手上被傳閱的作文。

三個組一共有二十七篇作文獲獎,這個獲獎比例相對而言還算是比較高的。

畢竟到此來參加決賽的學生,總共也才一百四十多人。

其實,之所以定下這麼高的獲獎比例,也是教委考慮到是第一屆,以鼓勵為主,所以他們在賀雲的建議下,才最終將其分成了三個組,每一組獲獎人數為九人,也就是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三名,三等獎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