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徵文比賽,其實,對於當下的文學界而言,並不算什麼新鮮事,各大雜誌社都曾經有舉辦過,只是規模都不大而已,不像後來的《萌芽》徵文與《新概念》徵文,那排場,叫一個大。

當然,話又說回來了,雖然現在的徵文比賽,僅僅只能說是“小打小鬧”,但這並不代表就沒有效果。

要知道各大雜誌社舉辦徵文比賽的目的是什麼?不外乎就一個。

打響自己雜誌社的名氣,提升雜誌的銷量。

不管是主流雜誌社,還是不出名的小雜誌社,目的都是如此。

而最終的效果,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

當然,影響徵文比賽的效果有許多因素,其中評委是很重要的一個環。

李主任能夠想到邀請他這位全國都有名的青年作家,擔任評委,很顯然是費了一番心思的。

對此,賀雲自然也明白,但他並未拒絕。

…………

幾天後,賀雲寫完了散文《儺戲》。

這篇散文一共三千七百餘字,耗時一週,算是他最近創作的幾部作品之中,創作速度比較快的一篇。

事實上,儘管賀雲的文學水平越來越高,但是寫稿速度卻反而越來越慢了。

這其中原因,他自己自然也知道。

歸根結底,還是他對稿子的要求更高了。

就像這篇散文《儺戲》,他一共改了六七稿,到今日這才定稿。

而在接下來幾天內,賀雲在寫另外一篇散文《八百里洞庭我的家》時,也同樣如此嚴格要求自己。

甚至比《儺戲》還多寫了一天。

而因為要一稿多投,所以當這兩篇散文寫完後,賀雲就開始抄寫,最後,一共各抄了十多份,他手都抄酸了,這才停了下來。

之後,他又找了個機會,將這些稿子全都投了出去。

《洞庭》雜誌社那邊,自然也投去了一份。

正是那一篇為其“量身打造”的散文《儺戲》。

…………

兩天後,正當賀雲創作著《考古筆記》系列第三部《考古筆記之九層妖塔》時,他卻再次收到了一封從香江寄來的信。

看信件上的寄信時間與郵戳,他發現是在上次那封信之後寄出的。

準確的說,是那封信寄出之後的第四天就寄出了。

兩封信相隔僅僅不過四天,這不禁讓賀雲有些摸不著頭腦。

他完全想不明白,這家香江的出版社到底是什麼意思。

不過,當他看完信後,他卻明白了。

“希望出版我的《考古筆記》前兩部繁體版?這……”

“他們不會專門把我的情況調查了一遍吧?不然他們怎麼會知道,我還寫了這部系列?”

賀雲的懷疑不是沒有道理。

畢竟他這兩部所用筆名並不相同,如果不是進行了調查,根本就不可能知曉這些。

雖然有點驚訝,可賀雲還是決定答應他們。

不過,他轉念一想,又覺得有些不妥。

“等會,我的《考古筆記》系列前兩部加起來也不過才三萬餘字,這字數會不會太少了點,要不……我把正在寫的這一部繁體版,也一起交給他們出版?”

思來想去,賀雲覺得自己這個想法比較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