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下著名的考古學家,童文正自然在考古界有不少朋友,這其中就有身在安陽的考古工作者。

他的電報一經發出之後,立刻就引起了安陽考古工作者的注意,尤其是以劉一曼、孟憲武以及楊錫章三人為核心的安陽考古工作隊的注意。

作為安陽考古工作隊的精銳骨幹,他們三人的考古經驗十分豐富,尤其是對於商周時期的考古發掘,有著突出的貢獻。

當然,對於其他歷史時期,他們也曾經主持發掘過不少,所以,對於安陽的歷史考古情況是很熟悉的。

“曹操墓?真的假的?西高穴村這個村子有些熟悉?好像在那裡聽到過?”孟憲武給自己點了一根菸吸了一口,卻是拿著手中的電報,不禁說道。

“就是以前安豐鄉的那個西高榭村吧,我記得後來才改為了西高穴村。”這時候,劉一曼忽然想到了什麼,他瞥了一眼其他二人,回了一句。

“老劉說的對,就是那個村子,前些年,我還到村子裡做過文物普查了,可是……也沒聽說曹操墓在那裡呀?倒是聽說西晉時期駙馬都尉魯潛的墓在那邊。”楊錫章點了點頭,沉疑了片刻,開口說道。

“是嗎?要不咱們派人去看看?這畢竟是魏武帝的墓,有多重要,大家也都知道,指不定....“

“我贊同老孟的觀點,派人去看看也好!從各種古籍來看,安陽以前屬於魏國的鄴城,而且曹操的《終令》上也有“西高原”這樣類似的記載,雖然這《終令》不知真假,可萬一是真的,那豈不是一個重大發現?”

孟憲武與劉一曼的話剛落,卻聽得楊錫章又再次說道:“老劉,老孟,你們真的相信家之言?童老的電報可是寫的很清楚,他也只是看了一篇《故事會》上的,所做出的推測而已,並不一定就是真的。”

對於童文正童老,三人都是比較尊敬的,不過,這並不代表楊錫章就認可他的判斷。

畢竟幾年前,他可是親自去過那個村子做過文物普查的,期間並未找到任何與曹操墓有關聯的線索。

當然,對於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說,他們也是不信的,畢竟他們都是學考古的,自然清楚,這種無稽之談是從宋代才開始流行的,宋代之前,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說法。

“咳咳......老孟,老楊,要不咱們先買一本《故事會》看,再來判斷?”一見楊錫章與孟憲武二人意見相左,一旁的劉一曼只好給二人找了個臺階下。

對此,孟憲武二人想了想,最終點了點頭。

就這樣,不久後,最新一期的《故事會》買來了,三人圍坐在一起,很快就找到了那篇名為《考古筆記之真假曹操墓》的,認真看了起來。

對於“滿江紅”與他的“考古”,他們三人自是也有所耳聞,不過,在此之前,對於其中的爭議,他們並未過多去關注過,因為此時的他們,都正忙著對殷墟等商周遺址的研究工作,哪有什麼閒工夫去跟一群作家打“口水戰”。

時間一點點過去,三人一點點往下看著。

不得不說,寫的非常精彩,那種驚心動魄的冒險探墓經歷,深深的烙印在了三人的心中,讓他們甚至都覺得賀雲這位作者曾經就下過“曹操墓”。

半個小時後,三人總算把的“上篇”給看完了。

儘管這“上篇”只講述了主角一行人從發現墓,到進入到墓道口,再到開啟墓道的金剛牆進入其中,眼看就要進入主墓室之後,便沒了下文。

但是,就前面的這些情節而言,就足以說明,要麼就是作者功底深厚,要麼就是作者曾經下到過墓中。

“這......老劉,老孟,你們怎麼看?”看完後,楊錫章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他抬頭看向了另外兩人,問道。

“我覺得必須得讓人查一查這個作者。”劉一曼遲疑了片刻,回了一句。

“我跟老劉的意見一致,是得好好調查一下,這人寫的如此真實了,就跟親身經歷了一般,普通作家是根本寫不出來這種感覺的。”孟憲武也跟著附和道。

“調查這位作者?就沒這個必要了吧?我看還是派人去看一看現場吧,最好能夠用洛陽鏟實地勘探一圈。”楊錫章聽到二人如此一說,卻是愣了一下,笑著道。

“再說,咱們憑什麼去調查人家?而且這調查必須得徵詢有關部門的同意,需要申請,與其這樣,咱們還不如先派人去勘探一下,你們認為呢?”

“那倒也是,那就先派幾個人去看看吧。”孟憲武看了一眼劉一曼,見他也點了點頭,便暫且同意了楊錫章的建議。

.........

安陽,安豐鄉。

自1958年建立了人民公社之後,1984年,又改為了鄉。

作為三縣交界之地,其東部高,西部低,交通十分便利,京廣鐵路就經過此地。

然而今天,安豐鄉治下的西高穴村卻是迎來了兩個陌生人。

他們皆都穿著灰色的確良上衣,頭帶著藍色軟帽,其中一人揹著一個包,另外一人所騎著的二八大槓後還捆著一些奇怪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