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人民文學雜誌社雖然名字上差不多,可其實並沒有多大關係,兩者也不是隸屬關係、上下級,而是兩個獨立的單位。

不過,這兩家單位都處於京都,又同屬於公家單位,所以關係十分不錯,來往也頻繁。

就比如《人民文學》雜誌社的主編王濛和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何主編就是很好的老朋友。

這次為了不讓這麼好的一篇小說失去刊登的機會,王濛親自給何主編打了電話。

對方一聽是王濛極力推薦的小說,也沒看稿子,便滿口答應了下來。

“老何,你這麼快就答應了?難道就不看看稿子?萬一這稿子不行,那豈不是讓你丟臉丟大發了?”王濛開著玩笑說道。

“沒事!你老王的為人難道我還不知道?你哪能坑我呀!稿子你給我送過來,我讓人校對一番就馬上送去刊登!”電話那頭,何主編十分信任,說道。

“哈哈哈……你這個老何呀,行,沒問題,就這樣,我改天一定請你吃飯!”說完,王濛便掛了電話,而後,他抬起頭隨即對著在一旁等候的沈韻道:“小沈,我已經和那邊的何主編溝通好了,你馬上把稿子給他們送過去!”

“好的!主編!我即刻就去!”

…………

三水鄉中學。

對於京都之事,賀雲自然一無所知。

此刻,他正在奮筆疾書,寫著《學而不思則罔》。

沒錯!

這《學而不思則罔》,正是賀雲給所寫原創議論文所定下的標題。

孔子曾經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句話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及學習方法。

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與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

其實就是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

賀雲以此來作為標題,自然也是為了給這篇議論文畫龍點睛,突出他寫這篇文章的核心意圖。

那便是告誡學生們,不要一味死讀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學以致用。

與此同時,也要平衡好自己的理想與實際情況,尋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目標,千萬不要好高騖遠,而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朝著既定目標進發。

對於這篇議論文的前一部分,賀雲寫的十分順利,他將後世許多學習方法,不管是自己曾經用過的,還是在網路海洋之中看到的,經過整合之後,通通“搬”了上去。

當然,議論文嗎,你必須要做到有理有據,否則那就不是議論文了。

對於這點,賀雲自然沒有任何問題,很快,他就“忽悠”了一通。

而對於後半部分,則是大談理想與現實的融合,這一部分就比較麻煩了,他刪了又改,改了又刪,最終花了四個多小時,總算是將整篇議論文字數濃縮成一千二百字左右。

事實上,這樣的篇幅作為閱讀理解的題幹,其實還是太長了。

可沒辦法,賀雲已經將其精簡、精簡再精簡了。

要是再繼續精簡下去,那這篇議論文的核心思想就不能完全呈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