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翻版《火星救援》?(第1/2頁)
章節報錯
黑色筆記本上目前總共有著七十多篇隨想錄,有的只有幾十個字,有的長一點,但也只有數百字,還有幾篇千字左右的讀後感。
至於題材嘛,更是五花八門,有抒情詩文、看完某本書的讀後感、科幻情節片段、散文片段、議論文論點,甚至還有幽默笑話段子、人物與景物描寫隨筆,可以說這些東西皆都十分凌亂,幾乎是想到什麼,就隨手給記了下來。
就比如這一篇掐頭去尾的“科幻“,就講述的是一名宇航員隨同四名同伴,乘坐“嫦娥”號降落在了月球基地,翌日,其他四名同伴外出執行任務時,突然遭遇到了太陽風暴,從而失去了與基地的聯絡,而作為負責留守的他,在得知這一切後,頓然間陷入了一片迷茫甚至是絕望當中。
然而情節到這,就直接戛然而止了。
賀雲特意數了數,他發現全篇加上隨手加上去的標點符號,總共也就五百五十三個字元。
而除了這樣一篇“不知所云”的科幻外,還有一篇,賀雲也覺得比較有意思。
他是這樣寫的:“一場風暴突然席捲了太平洋海岸,我乘坐的“蛟龍一號“科考船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幸運的是,我們的科考船最終經受住了考驗,但同時,我們也失去了自己的方位,奈米級衛星定位失靈了,米波雷達也被風暴所摧毀了,我們只能根據最原始的定位方法定位自己的位置.“
“半個小時後,我們獲得了科考船最新損傷報告,我們發現,一切對外聯絡,竟然以我們不可理解的方式,被強行給截斷了,更讓我們恐懼的是,就在這時,科考船周圍海面上,出現了一道半透明的七彩光幕......“
相比上一篇寫的有些莫名其妙的“科幻“,這一篇,字數長了那麼一丟丟,有著五百九十多個字元。
而除了字數都很短之外,賀雲還發現,自己寫的這兩篇“科幻”,在情節上,都有著許多共同的硬傷。
比如一部科幻當中最為基本的的要素“環境描寫”,他就沒寫進去。
還有當中對於時間的描述,一會寫的是“未來某一天”,一會又是“2021年”
也不知道當初寫這兩篇東西時,自己究竟是咋想的?
或許當時的自己,也只是腦頭一拍,靈光一閃,就想出了這麼一個情節。
亦或許,自己當初寫的時候,正巧突然有事,就沒來得及繼續往下寫?
但不管怎樣,這兩篇“科幻”,缺胳膊少腿那是毋庸置疑的
尤其是前面那一篇“科幻”,幾乎寫的有些莫名其妙。
自己當初為何要寫月球呢?而不是金星、火星、土星,甚至是其他行星與衛星。
難道就不能寫別的星體嗎?
而且,還有一點,他也有些想不通,自己居然把主角的同伴給集體寫死了。
這樣一來,豈不是說整部只有一個人不成?
那這後續該怎麼寫?
莫非就寫一個人……
“等會……星體?一個人?難道……”
這一刻,賀雲忽然想起了他前世所看過的一部米國著名的科幻電影《火星救援》。
相比自己的這篇科幻片段兩者居然極為類似,只是,一個主角是在火星,一個主角是在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