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兒童文學,又是武俠題材,而且還是奔著漫畫改編去的,劇情自然就不能太過深奧了。

不管是故事,還是人名,都必須要淺顯易懂。

後者,倒是無須再作更改了,因為原著七劍主人的名字,就十分形象卡通,他完全可以借用。

但故事劇情就必須大改了。

因為按照原著,故事主線是正邪對戰,以虹貓尋找七劍下落,中途與反派鬥智鬥勇的故事。

正邪對戰這點倒是沒多大問題,可鬥智鬥勇就需要進行大規模改編了。

原因嘛,很簡單。

鬥勇雖然可以,可“暴力”卻不能提倡。

雖然原著當中沒有多少所謂的“暴力”,可畢竟是武俠題材嘛,打鬥劇情肯定是難免的。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原著當中還有大量的“虐主”情節,這才是關鍵所在。

比如身為主角的七劍主人,諸如虹貓、藍兔、等都有過多次遇險差點死去的情節。

這些情節,如果放到後世,或許沒什麼,因為大量的電視劇都曾經演繹過類似橋段。

頂多也就被舉報,或者是網上鍵盤手,槓精啥的,以及某些所謂專家與父母無限放大某些聚集點,最終,令作品下架。

可現在是八十年代,雖然說是文學最為“鼎盛”時代,可在這“鼎盛”背後,卻還是藏著不少的陷阱,若是你稍不注意,就會掉入其中,再也無法翻身了。

就比如曾經的《黑貓警長》,為何會只有那麼幾集,《魔方大廈》為何會不再重播,這其中原因,此刻暫且不作評論,但卻能說明一點。

在當下,不是你真的想寫啥就能寫啥的,在特殊的文學環境下,是需要被限制的。

而且,一定的限制其實反而對整個文學界是有利的。

畢竟寫出來的文學作品只有積極向上,導人向善,給人以希望、歡樂,給人以啟發,這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總之,就一句話,不能超越這條紅線。

而兒童文學也要如此,其作品必須要給小朋友們積極向上的啟發,在給予他們歡樂的同時,更要引導他們走向正途,而不是一味的“打打殺殺”。

而要想達到這樣一個目的。

賀雲就絕對不能照搬《虹貓藍兔七俠傳》原著劇情。

精簡,必須對故事主線進行精簡。

不僅要刪掉原著當中“虐主”情節,還要填充一些積極向上的東西。

而且,這些積極向上的東西必須要是科學的,淺顯易懂的。

如此這般,這不禁讓賀雲想到了另外一部卡通動畫片。

這部動畫不僅僅和《虹貓藍兔七俠傳》有著類似的主角名與卡通形象,而且出品方還大有淵源。

沒錯!

這部動畫正是《藍貓淘氣三千問》。

一部開創了多個第一的經典長篇系列動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