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悲催的洪承疇(第1/2頁)
章節報錯
老朱聽完孫傳庭主動出擊的戰略之後,心中不由得有些滿意。
以如今的局勢,主動出擊確實是最合適的選擇,畢竟皇太極不是傻子,不可能在明知道他們有火器優勢的情況下,還頭鐵的來山海關白白送死。
所以為了預防他們再次繞道蒙古,直接選擇主動出擊,不但能打亂建奴的戰略部署,還能將大明的損失降到最低。
老朱詳細詢問了一番孫傳庭的戰略,然後兩人商討了小半天的時間,期間孫傳庭在細節上犯的一些錯誤,還有對敵方應對考慮不周全的缺點,老朱都在盡力幫他糾正。
只是一上午的時間,孫傳庭就覺得自己受益匪淺。
而且最後確定戰略沒問題之後,老朱直接任命孫傳庭為帥,讓他統帥四十萬精銳,主動朝著寧遠鎮進發。
至於他自己,則留在山海關中,由原先山海關內的幾萬士卒負責保衛。
在得知孫傳庭居然主動出擊的時候,皇太極的臉色很難看,因為他知道不管是孫傳庭,還是那個負責把控全域性的皇帝,都不是蠢人。
他們既然主動選擇放棄了城池的優勢,那就說明他們對拿下自己有絕對的把握,不然他們也不會這麼託大。
而此刻,在他們主動出擊的情況下,自己必須要留夠足夠多的兵力,這樣一來自己原先想分兵去繞道蒙古,直取大明腹地的計劃也不可能了。
雖然心中有種不祥的預感,但到了現在這個地步,皇太極已經沒有退路可言了。
此刻擺在他面前的就只有一種選擇,那就是正面硬剛,直接擊潰這支明軍,不然他們就死定了。
因此,在思索了許久之後,皇太極決定派濟爾哈朗和多爾袞為先鋒,聯合蒙古士卒和洪承疇手下的漢八旗,先去試探一下這支明軍的力量。
這支聯合起來的先鋒軍,手下足有二十萬人,雖然比起明軍來說數量要稍微少一點,但作為先鋒軍試探明軍的力量,卻絕對是綽綽有餘了。
而在多爾袞營下,剛投降建奴不到一年的洪承疇,此刻滿臉都是愁苦之色。
與洪承疇同處一個營帳的,則是同樣降清的孔有德和耿仲明二人,只是二人的臉色雖然同樣有些陰沉,但卻不像洪承疇一樣滿臉都是愁苦。
耿仲明看著惆悵滿腹的洪承疇,不由得笑了一聲,“怎麼,督師大人後悔投降了?”
雖然三人都是降清的明將,但這並不代表三人就會相互取暖了,相反孔有德兩人和洪承疇並不是很對付。
而洪承疇在大明之時為薊遼總督,此刻耿仲明說這話,很明顯是在嘲諷洪承疇。
洪承疇看了耿仲明一眼,只是默默地嘆了口氣,也沒有多說什麼。
說實話,他現在確實有些後悔了。
他之所以投降建奴,除了因為怕死之外,更多的則是覺得大明肯定時日無多了。
所以他被俘之後,內心煎熬了很久,最終還是決定投降建奴。
結果沒想到,他前腳投降建奴,大明後腳就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崇禎不但改掉了原先急躁的毛病,而且開始攘除奸邪,任用賢臣,輕徭薄賦,恢復民生。
讓原本已經搖搖欲墜的大明,居然又重新穩住了。
這種種變化,讓洪承疇有些目不暇接,心中更是難以接受。
洪承疇總覺得,整個世界好像都在針對他。
崇禎的變化,但凡能早個一年半載的,甚至都不用變化這麼大,只需要給自己足夠的自主權,別整天跟玩命一樣催自己,那松錦之戰自己怎麼也不會輸這麼慘啊。
在我打仗的時候,你指手畫腳,死命的催。
結果等我輸了,投降之後,你又開始明君模式,開始了君臣相宜,甚至連孫傳庭在陝西大開殺戒都直接當做視而不見。
怎麼,合著你就只針對我是吧?就等著我投降你就當明君是吧?不帶這麼坑人的!
而這還不是最坑的,最坑的是大明的那些個火器是哪來的?
他這好像才投降了一年不到的時間,而在一年之前,作為薊遼總督,對於大明的火器是什麼樣無疑是非常清楚的。
就大明的工部和軍器局,別說研發出新式火器了,就連老的火銃他們都造不好!
當時工部和軍器局給邊軍提供的火器,不但價格貴,質量也很差,經常就有火銃炸膛的情況發生。
因此洪承疇在大明當薊遼總督的時候,火器一般都是在邊鎮打造出來的,根本就不敢去麻煩工部和軍器局的那群爺。
所以在洪承疇看來,大明的軍器局和工部火器局,基本上都已經廢了。
怎麼就一年時間,不但造出來的東西質量過硬,而且還研發出來了這麼先進的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