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科技衍生品(第1/2頁)
章節報錯
京城的百姓,突然發現平靜了許久的京城又出現了一些小小的變化。
首先是多了一個叫民器局的衙門,這衙門佔地極大,守備森嚴,可以說是三步一哨五步一崗,平日裡連靠近的機會都沒有,更不知道里面是做什麼的。
其次是在坐落在京城幾百年的軍器局,在經歷過一次搬遷之後,現在居然又搬了。
這次搬的位置無疑是更加偏遠了,而且還在修建城池,看那意思,是打算給軍器局修個甕城了。
這種情景,讓京城的百姓無不覺得有些奇怪,不過因為朝廷訊息封鎖的嚴,所以沒有人知道是為什麼,因此在胡亂猜測了幾天之後,這事便不了了之了。
而皇宮之內的老朱,在處理政務之餘,有空便會過問一下軍器局的研發進度。
在米涅步槍批次生產之後,大明和建奴便攻守異勢了。
只是建奴佔了大明這麼多城池,若是他們據城堅守的話,大明想要完全拿下建奴,最少也需要三年的時間。
可若是畢懋康能把他說的那個可以爆炸的炮彈造出來,那情況就會大大不同。
有那種炮彈在,哪怕數量不多,也足以開啟堅固的城池。
只是畢懋康雖然有全套的知識,但畢竟配套的生產力有些跟不上,所以畢懋康這段時間並沒有著急第一時間研發,而是先給軍器局定下了標準化生產的條例。
讓研發與生產各司其職,整個軍器局慢慢步入了正軌。
今日,還沒等老朱日常詢問軍器局的進度,王承恩就面帶喜色的前來彙報道:“陛下,軍器局那邊傳來了喜訊,說是把那個叫乙醇的東西做出來了,估計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研發出雷汞了。”
“這倒是好事。”
老朱嘴上說著是好事,但神情卻沒有太過驚喜。
因為他知道,乙醇這玩意是怎麼弄出來的,這玩意其實就是酒精,從酒裡提純出來的。
但問題的關鍵是,酒是用糧食做的啊。
就大明這個情況,最缺的就是糧食了,給畢懋康用一點做實驗還行,想批次生產,門都沒有。
在如今米涅步槍夠用的情況下,老朱可不想為了更新火器裝備,從百姓口中奪糧食。
所以這個東西,短時間內暫時就只能束之高閣了。
當然,除了這個也不是沒有好訊息,畢懋康為了研製乙醇,造出來配套的東西。
比如說高透明的玻璃,看上去就和水晶一樣晶瑩透剔。
這玩意成本低,製作起來也不難,用處也很多,回頭可以直接把這工藝傳播向民間,等時間久了,這種玻璃便可以在大明普及。
而且老朱還專門把湯若望找來問了一下,據湯若望所說,西方雖然很早就有玻璃了,但限於工藝,西方的玻璃都有顏色,像這種純透明的玻璃,還並沒有出現。
所以這些玻璃除了民用之外,還可以銷往海外,給大明多加一個商品。
老朱看到有本書上有句批註,叫做科技是一個整體,老朱覺得深以為然。
畢懋康和宋應星兩個人,在研究火器和工業之餘,其實已經弄出來很多類似於玻璃的東西。
雖然在兩人看來,這些東西不能用作兵器,又不能改善民生,雖然有些稀奇,但卻並沒有什麼用,所以根本沒有放在心上。
但老朱卻不這麼認為,有鄭芝龍在,他就有銷往海外的渠道,等到這東西可以小規模生產之後,那這些在以後,可都是大明的高階貨物,給錢也不好買到的那種。
大明日後發家致富,除了以往那些基礎的物品之外,還的靠這些科技研發出來的東西。
畢竟,跟絲綢布匹還有茶葉之類的東西相比,這些科技研發出來的衍生品,利潤肯定不是一個等量級的。
因此老朱對於畢懋康兩人研發出來的這些衍生品十分看重,經常便會讓軍器局抽些人出來,稍微做一些樣品,然後送到鄭芝龍那邊,讓他評估一下那些東西在海外的市場價值。
然後便讓民器局再單獨分出幾個部門,專門製造這些東西。
畢竟老朱手下掌管著一整個國家,想做什麼都比較簡單。
而跟老朱相比,如今的李自成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原本圍困開封的他,現在直接從開封撤兵到了洛陽,開始固守洛陽了。
畢竟,開封被打的人都快死絕了,要糧食沒糧食,要人沒人,再加上大明剛剛打贏建奴,說明大明還有戰力。
之前設想的打下開封之後,直奔北京而去,現在也直接化為了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