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馬小飛滔滔不絕講了好一陣,文光煜也在認真思考。

最後,文光煜還是搖頭:

“小飛,我覺得你想的太簡單了。

報社去年的廣告收入410多萬,編內編外的職工加在一起,接近90人。

如果算上印刷廠,都有110多人了。

有財政撥款的編內職工,現在算上你,也就66個人。

而且財政只是撥付工資,福利和獎金,要靠報社自己去掙的。

市場化辦報,確實是報業發展的新趨勢。

只是錦陽經濟還比較落後,城區人口還不到50萬人,廣告市場規模不大,不足以再養活一份報紙。

市場化辦報,面向市民讀者零售或者徵訂,發行這一塊就會虧不少錢。”

馬小飛問道:“文老師,現在一份報紙的印刷成本是多少?”

文光煜道:“出刊4個版,印一份報紙,成本在二毛五的樣子,8個版大概要四毛錢。

像我們週末版創刊後,零售價五毛錢一份,給報攤的價格定為二毛五。

初期計劃全城發行5000份,每週兩期報紙,每期按基本版8個版計算,發行就要虧損1500塊錢。

如果按目標計劃,發行到1萬份,每個月的發行虧損都有一萬二了。”

馬小飛想想道:“發行這一塊,每個月就按虧損一萬五計算,一年18萬。

然後再算30個編外人員,每月人均工資加獎金600元,這是21.6萬。

其他的費用,再計算10萬左右,每年總成本算50萬。

如果能做到100萬廣告,按平均20%計算提成,一年也能盈利30萬。”

文光煜搖頭一笑:“新做一份報紙,一年做到100萬廣告,談何容易,錦陽日報86年創刊的,去年的廣告收入才過了400萬。”

馬小飛道:“文老師,我們討論的不是機關報,是市民生活報啊。你看京城的《精品購物指南》,每週出刊一期,一年廣告收入幾千萬。”

文光煜道:“《精品購物指南》我知道,93年初創刊的,我當時還在京城進修。

它實際上是學時尚雜誌的做法,又處在京城,面向的是中高收入讀者,錦陽是沒有這一類市場的。”

馬小飛道:“文老師,我想說的是,無論是《精品購物指南》的迅速成功,還是《西部都市報》今年創刊後的市場反響,背後都是都市類報刊開始興起的報業市場新趨勢。

錦陽城裡生活著接近50萬人,肯定需要一份大眾化、生活化的都市類報紙。

讀者和市場基礎,肯定是有的,一份報紙5毛錢,誰都買的起。

在錦陽辦一份都市類報紙,別說發行1萬份,發行到三五萬份,都不是太困難。

這份報紙的定位,與錦陽日報的機關報性質不同,面向的市場不一樣,哪怕第一年試刊,做到上百萬廣告,我覺得很容易的。

我最近要去談一個專題廣告合作,如果談成了,這一單30萬起步沒問題,50萬都有可能……”

當馬小飛詳細講了,為西苑批發市場設計的宣傳推廣思路,文光煜頓時跟看怪物似的。

“市場分析,新聞專題,商業宣傳,現場活動,這些全都整合包裝在一起,你是怎麼想到的?”

馬小飛再給文光煜遞根菸:

“文老師,我愛琢磨報紙上的廣告,還有一些像是專題的商業推廣。

比如《精品購物指南》,我以前每次到報社來,都會細看,它經常有一些選題報道,一看就是策劃出來的。

正好,我們剛才西苑批發市場按揭貸款,買了一間鋪子,我也在琢磨,如果這個批發市場要炒出人氣,有哪些辦法。

錦陽的媒體廣告市場,不可能只有現在這樣小的規模,很多企業其實不懂如何藉助媒體包裝宣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