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煜介紹過領導後,袁思哲一坐下來,就問道:

“哪個記者是馬小飛啊?”

馬小飛趕緊站起來:“社長好,我是馬小飛。”

袁思哲看一眼馬小笑,點頭一笑:“你很不錯,幹新聞這一行,是塊好料子。”

馬小飛忙道:“謝謝社長,我會努力的。”

這一幕落在其他人眼裡,連文光煜都有些驚訝。

馬小飛是很不錯,也只是一個剛報到的招聘記者,以袁思哲的身份,至於這樣公開誇讚嗎。

接下來,文光煜乾脆先介紹了另七位新記者,袁思哲只是看一眼,點點頭,沒有任何評價。

接下來,作為部門主任,文光煜開始詳細介紹錦陽日報《星期天》的內容定位,版面欄目安排,編輯分工,記者日常採寫稿件的任務和方向,等等。

這些事,自然主要是講給新記者聽,報社內部早就討論過很多次了。

馬小飛認真聽了,感覺沒什麼出彩的新意,具體的執行方案更是有些簡單。

報社的重點思路,還是模仿省報今年創刊的《西部都市報》,嘗試將週末版做成一份市民生活報,並且每期報紙會增印,透過城區的報亭,面向全城市民零售。

藉助《星期天》這份週末版,報社也希望吸附廣告,增加收入。

只是現在的《西部都市報》,剛創刊不到半年,也在摸索探路的階段。

文光煜講過方案之後,總編輯肖明陽開始講話:

“錦陽日報創辦週末版,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記者,是一次市場化運作的大膽嘗試。

今年正好錦陽建市十週年,這十年,錦陽經濟發展還是比較快的,城區常住人口已經接近50萬。

現在,全市只有兩份報紙,一是我們錦陽日報,二是錦陽廣電報。

廣電報是一份四開小報,每週只出刊一期,沒什麼影響力。

錦陽日報《星期天》,主要面對的讀者群,就是普通市民,我們的欄目規劃,新聞報道,都要以貼近市民生活為宗旨……”

最後,社長袁思哲總結道:

“創辦週末版,探索貼近市民生活的辦報方向,這跟我們過去辦機關報的路子大為不同。

我們要勇於嘗試,要跳出條條框框,要採寫編輯讓普通市民喜聞樂見的新聞。

現在,這也是國內報業市場的一種新趨勢,一些大城市的報紙,比如南方和東部沿海地區,前兩年就開始探索了。

今年,省報創刊《西部都市報》,大膽探索創新,進行市場化運作,市場反響很不錯。

我們週末版的編輯記者,要多看看這些報紙,多學習,多思考……”

下午4點半,見面會結束了,袁思哲起身時,突然看向馬小飛:“馬小飛,你到我辦公室來一下。”

馬小飛忙道:“好的,社長。”

袁思哲捧著茶杯出了會議室,其他人看一眼馬小飛,眼裡都有些震驚了。

這一次,不僅是文光煜等人了,連總編肖明陽都是如此反應。

剛才開會一見面,袁思哲就誇讚了馬小飛,現在又要單獨召見。

馬小飛只是一個剛招聘進來的新記者,還有兩個月的實習期呢。

這也太反常了。

報社的重要工作和人事安排,包括每年編制內進新人,袁思哲從來都是乾綱獨斷,肖明陽都沒辦法插手。

以袁思哲的性格和為人,不可能因為欣賞什麼才華,就對一個編外職工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