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那真是一件一本萬利的好生意(第1/2頁)
章節報錯
吳保軍是香州市分管商貿工作的副市長,鄢友才是市體改辦主任,他們兩人來找李非談話,傳達市裡有關企業改制的精神,就香水星河酒店的改制進行探討。
李非在大堂迎著,吳保軍跟李非說,今天我們找個安靜的地方說話。於是李非把客人帶到了九樓的一間套房。
吳副市長是外地交流過來的幹部,個子不高,白白淨淨。儘管他講普通話,但在一些詞語的發音上還是有明顯的地域口音。為了讓自己形象顯得穩重和成熟,像所有的年輕幹部一樣,在一般公共場合,他總是保持著一副不苟言笑的面孔。但在私下的交流中,他卻顯示出比本地幹部更為謙恭的親和。
關於鄢友才,李非還是第一次見到。他高高瘦瘦,窄臉上架一副度數很深的眼鏡,眉心間和腮幫邊有極具力道的皺紋。他是市裡衝在改制第一線的先鋒,也是運籌帷幄的謀臣。市裡的大政方針出臺後,具體的實施都是靠體改辦來落實。
說到酒店改制的事,李非坦誠地說,我拿不出那麼多錢。
你們當老總的人還沒得錢?怕我們找你借吧。吳保軍開玩笑道。
李非苦澀地笑笑,沒有接茬。一邊的鄢友才發現,這個香州商界看似聰明絕頂的人物也有愚笨和不自信的時候。全市那麼多改制的企業,有誰是自己真金白銀掏錢出來買下的?
見鄢友才從荷包裡掏煙,李非連忙打電話叫人拿兩包煙上來。隨便說了一句等會就在這裡吃飯。本來是一句客氣話,但還是有效拉近了主客之間的距離。
李非想了解一些全市企業改制方面的資訊。
對全市企業改制方面的情況,作為市體改辦主任的鄢友才是最清楚的。在這些需要改制的企業中,有些是瀕臨倒閉的,它們就像人堆裡的X彈,隨時都有被引X的危險;有些企業處在虧損的邊沿,雖然還能維持,但前景也極為不妙。
這兩類企業是政府最大的心病;政府對這些企業改制的要求也最為迫切。
聽說市床單廠被汪氏集團收購了,是真的嗎?李非問。
鄢友才點頭說是的。汪氏集團收購市床單廠已經是幾個月以前的事了,新聞都變成了舊聞,李非還在問是不是真的,看來他真的是沒有在這方面用心。
那麼好的一個企業,怎麼說垮就垮了?李非無不惋惜地說。他記得那年為借款的事去找張子楓時,廠裡的形勢都還可以的。
原因很複雜,鄢友才說,有市場的因素,也有人為的因素。
應該是老張生病以後就不行了。吳保軍望向鄢友才說。吳保軍到香州來晚一點,床單廠的情況他也是聽說的。
在老張生病後一段時間廠裡形勢都還可以。鄢友才說,真正出問題還是在老張病逝以後。
說到張子楓病逝,李非不甚痛心。當時聽到他病逝的訊息,心裡難受了好幾天。總在回想跟他短暫接觸的點點滴滴。
床單廠的改制就是鄢友才親手操辦的,情況他是最清楚的。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床單廠的生產和經營形勢一度達到鼎盛。是香州人引以為傲的好企業。張子楓就是在那個時候進入市委領導班子的。後來形勢差了一點,廠裡調整產品結構後,情況又有所好轉。直到老張病逝後,鄧光明接任了總經理。廠裡的形勢才急轉直下,一步步陷入了困境。要麼是產品堆在倉庫賣不出去,要麼是發出去的貨款收不回。工人的工資開不了,銀行的利息不能支付,貸款沒法償還。成了一枚名副其實的定時X彈。嚴重影響到社會的穩定。
社會上各種傳言都有,有的說是鄧光明決策失誤;有的說是鄧光明有意為之,與汪氏集團裡應外合,把一個好端端的企業搞得資不抵債。目的是用最低廉的價格把企業搞到了自己個人手裡。
其實這些議論都毫無依據。只是人們看到床單廠最後被汪氏集團出資收購,平添出的一些聯想罷了。汪氏集團以出資買斷全廠職工的身份為條件;接收了床單廠全部的資產和債權債務。
床單廠改制的成功讓各方都鬆了一口氣。政府甩掉了人員包袱,盤活了一塊稅源;銀行的死貸變成了活資產,利息收入有了保障;絕望中的工人們也算撈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拿到了一年工齡一個月工資的補償。儘管心裡有一百個不滿意,但少得總比沒得好。而且老闆承諾大部分人員可以留下來幹活。
鄧光明還是床單廠的總經理。只是變了一個人一樣,沒用多久就把百分之九十的應收貨款收了回來。在理順床單廠的事務後,做到了集團執行總裁的位子上。
前一段聽說汪氏集團還要收購市人民醫院和香州中學,現在怎麼沒有什麼訊息了。李非問。
吳保軍看向鄢友才意味深長地一笑:看來他真的是什麼都不知道。
鄢友才回答說,沒有搞成。
想起當時的情景,鄢友才到現在還心有餘悸。汪氏集團要收購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訊息傳出後,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幹部和職工發出了不和諧的聲音。他們在醫院門口拉起了橫幅,堅決反對把醫院賣給私人。市委市政府派鄢友才上門去做工作,車子被堵在了醫院門口。面對亂哄哄的人群,起初他還想據理力爭,把打好的腹稿講出來。誰知這些人非但不讓他講話,反而連他的車也給砸了。嚇得他心驚膽戰,倉皇棄車而逃。從此再不敢踏進一醫一步。
直到汪氏集團宣佈放棄收購,風波才得以平息。這是鄢友才在改制工作中的第一個挫折。也是唯一一次挫折。此前他走到哪裡都是紅旗飄飄,沒有他解決不了的難題,沒有他想不出的對策。
按照汪氏集團原來的計劃,是準備買下市第一人民醫院以後,再買下香州中學。
一醫改制的失敗讓市委市政府和汪氏集團都很受挫折。汪氏集團從而放棄了對香州中學的直接收購,轉而另起爐灶,規劃在新區的中心地帶,市政廣場的旁邊新建了一所更好的中學。政府承諾配合汪氏集團,採用行政和經濟兩種手段,把香州中學的優秀老師和優質生源吸引過去。再在周邊配以地產專案。
他們不知在哪裡聽說的,說美國的那些名校就是這麼幹的。
吳保軍不得不佩服香州人精明。香州過去是有名的高考狀元市,這些狀元無不是出自香州中學。把這麼一所學校弄到手裡,那真是一件一本萬利的好生意。
在賣紅了眼的年代,沒有什麼是不可以賣的。似乎評判所有企事業單位的標準都只有一個,那就是經濟效益。似乎公有制已經走到了盡頭,只有民營私有才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