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黃德恆這樣的八旗漢軍並不是不怕死。

僕從軍的戰鬥力,從古到今就那麼回事。

說僕從軍能夠像“皇軍”一樣英勇善戰,不是蠢就是傻。

但是因為有著嚴酷的紀律,所以他們很清楚,只是這點傷亡就裹足不前或者轉身潰逃的話鐵定會被督戰隊抓起來砍頭。

只有遭遇重大傷亡的時候,才允許撤退。

所以現在,他們除了奮勇向前之外,沒有別的選擇。

又前進了大約有一百多步,前方空中再次響起撕裂空氣的尖嘯。

黃德恆的一顆心便立刻提到嗓子眼,這是明軍打的第二排炮彈,打中誰打不中誰就只能憑各人的運氣,列祖列宗啊,保佑我吧。

也許是黃家的列祖列宗真的聽到了祈禱。

第二排炮彈仍舊沒有打中黃德恆,倒是有一顆炮彈落在他身後,瞬間又在八旗漢軍的密集的步兵陣中犁出一條血路。

又有幾個八旗漢軍瞬間肢體碎裂。

兩排炮擊下來,黃德恆就不怎麼怕了。

因為他發現被炮彈打中的機率並不高。

明軍的紅衣大炮雖然犀利,但其實並不可怕。

黃得恆的認知並沒有出錯,至少在這個時期,紅衣大炮的威脅並沒有那麼大。

一炮糜爛十數里那是吹牛,要是被紅衣大炮的炮彈捱上一下,確實非死即傷。

但是要想在戰場上捱上一發紅衣大炮的炮彈,其實也不容易,機率非常之小。

一是因為精度沒有那麼高,二是因為射速慢,最快也要三到四分鐘時間裝填,三就是因為到現在為止還沒造出開花彈。

沒有開花彈,挨一炮死幾個。

有了開花彈,挨一炮得死一大片。

當然,近距離發射霰彈又是另一回事。

要是近距離捱上紅衣大炮的一發霰彈,那也是很恐怖的。

所以這個時期的炮兵只能是輔助兵種,而不是主戰兵種。

按照原定軌跡,炮兵成為主戰兵種至少要等到十八世紀,離現在還有百多年,所以現在的主戰兵種仍是步兵還有騎兵。

……

黃德恆身在軍陣中所以看得並不清楚。

但是多爾袞他們站在高處,看得就十分清楚。

明軍的一百多門紅衣大炮,分成了兩個叢集,分別對出擊的兩路八旗漢軍展開炮擊,但是兩次炮擊,有一半多的炮彈都沒能夠打中目標,不是遠了就是近了,又或者就是偏了,只有不到半數炮彈打中了出擊的兩個八旗漢軍陣列。

一千步的距離畢竟有些遠,命中率只能隨緣。

也有少量炮彈落在了地上,然後又形成跳彈,跳進八旗漢軍陣列。

這些跳彈還有直接命中的炮彈基本上都會在八旗漢軍的兩個步兵陣中犁出一條血路,打死打傷幾個或十幾個八旗漢軍。

但是總的來說,傷亡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