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時間很快就過去。

經過三天的艱苦跋涉,六千多士子開到了除水北岸一個名叫石樑鎮的小鎮,儘管只是中午時分,崇禎仍下令宿營。

照例不許進入鎮上擾民。

而只准許在鎮外空地露宿。

鎮上的耆老商賈聽聞是當今聖上親率六千勤王士子途經石樑鎮,便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湊了二十多口豬幾石酒來犒軍。

崇禎收了這二十幾口土豬和幾石酒。

又回給鎮上的耆老商賈五十兩銀子。

按南京物價,一斤豬肉不過二分銀,一石酒也不過一兩五錢銀,石樑鎮地處偏僻,物價要比南京低得多,五十兩銀子足夠買下百斤左右的土豬五十頭又或者五十石酒,所以,反而是石樑鎮上的耆老和商賈賺了。

耆老商賈千恩萬謝的離開。

鎮上的婦孺卻紛紛跑出來看熱鬧。

崇禎也不派兵驅離,而是任由百姓看熱鬧。

要想把明軍打造成“人民子弟兵”肯定是痴心妄想,但是崇禎仍希望能夠儘可能的拉近明軍和百姓之間的距離,尤其是江南地區遭受的兵災少,還沒有被邊軍禍害過,所以還是有機會改善一下明軍在南方百姓心目當中的形象。

崇禎命八百夷丁把豬殺了,放在大鍋裡煮。

煮了不到半個時辰,濃郁的肉香就瀰漫開來。

這下不光是那些寒門士子,世家子弟也是食指大動。

因為自從離開南京,他們已經整整三天沒嘗過肉味,是真饞了。

這三天淨吃水泡飯、皺飯,再配一點醋蒸餅、豆豉以及硬鹽塊,跟他們之前在南京時吃的山珍海味相比簡直就是豬肉。

不對,他們家的豬吃的都比這個好。

所以,一聞到肉香,都是饞得不行。

崇禎將六千多個士子都召集到一起,又挑了百來個嗓門大的充當“大漢將軍”,負責將他的話傳遞給每個士子。

“煮肉的大鍋有五十多口!”

“每口鍋裡有三十多斤豬肉和豬雜。”

“所以不必心急,每人至少可以分到四兩肉!”

“不過,這豬肉和豬雜不是每個人都能吃的。”

說到這,崇禎揚起手中的績效新書,又說道:“只有將績效新書第一篇背下來,才可以吃肉,如果背不下來,不光是沒有肉吃,還得挨頓鞭子!”

“現在,可以到各組計程車子長那裡去背書了,透過即可吃肉,還有酒。”

“通不過的再到朕這裡來,溫習一刻鐘後再給你們一次機會,如果還是背不下,那就對不起,只能請你們吃二十鞭子!”

績效新書第一卷束伍篇不過兩千字。

原版的束伍篇有四千多字,讓崇禎精簡了一半字數。

用三天時間背誦兩千多字,對於這些士子來說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