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眾人翹首以盼的時候,所邀請的最為關鍵的一個人物也是到達了現場,

他就是華國現存的數學第一人,華科院院長,數學家董四海。

“董老!”

“董院長!”

“董老師,您終於來了!”

“您老來了就好!”

“到我這吧,四海兄,觀看位置最佳。”

...

華國的數學家們頓時以董四海為圓心,圍成一個角度約兩百度的圓弧,聚在了一起。

作為一名痴迷於數學的數學家,董四海根本無心關心此刻正在證明‘戴爾’猜想,上來就是直奔主題,驗證朱銓先前寫的這些公式、推論的過程是否有明顯的錯漏之處。

董四海直接是與杜門教授、袁東教授、浦安修教授,他們三個人湊在一起商量了起來,對著寫滿公式的白板指指點點,又從那些小輩數學家們的手中接過紙筆,直接是動手勾勾畫畫的驗證起來。

當然了,期間還有不同數學領域的數學家們集思廣益,提出了各自的見解與分析。

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杜門教授問道:“四海兄,你確定?”

董四海院士表示十分的興奮,開口道:“我很確定!”

袁東教授側頭問站在自己身邊的一箇中年教授,道:“洛教授,你那一塊呢?我跟浦教授的這一塊都是很確定他是對的。”

被點到名字的洛教授也是顯得十分的激動,笑容溢位了臉蛋,道:“我負責的這一個部分,我驗證了兩遍,都沒有發現不恰當的地方。而且...我不敢百分之百的確定,但是從理論上來說,這個人論證的思路是絕對可行的,沒有錯。”

杜門大聲開口道:“好!”

在經過了如此之多的專家進行商榷後,華國的這群數學家們終於是將懸著的心稍微的放輕鬆了下來:

朱銓現在所寫的這些證明過程,不但但是將‘戴爾’猜想給往前推進了一大步,而且,他此刻的研究方向也是可行的。

可以這麼說,照著原先證明的思路來證明‘戴爾’猜想,或許也可能成功,但是可能性不大,而且光是離距離成功的距離要比朱銓這個方法要遠的多。

所以,換句話來說,朱銓的證明方式很可能就是之後數學家們研究‘戴爾’猜想的主流方式了。

眾數學家們看著朱銓的背影,很是欣慰。

這個年輕的不像話、專業不對口到如此地步的數學家,在證明‘戴爾’猜想的這條路上,走的比任何一個人都要遠,都要離得最後的真相近得多。

而他現在所寫的每一個字母、每一個數字、每一個符號,那都將創造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