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草,朱銓的聲音也太好聽了吧!比起在《主持人大賽》的時候,颱風更加穩定了,真棒!”

“主要是經過了《一起關注》新聞節目的洗禮,朱銓完全是在掌控力上,進步了許多。”

“朱銓的聲音好友仙氣啊!太好聽了吧!我這都沒有開空調,雞皮疙瘩就起來了。”

“服了,真的是服了!”

“先說李白,現在又說杜甫?這些個文案這麼牛逼的脫口而出嗎?”

“古有曹植七步成詩,今有朱銓出口成章。”

“李白的講解很棒啊!不知道這杜甫的講解又怎麼樣?”

“如果沒有李白,一兩分鐘時間就把李白對咱們華夏文化的貢獻說的七七八八了,總結的相當之精妙。現在說杜甫‘一個小號的逆襲’,也不知道能說出什麼花來了。”

“反正從這個一句話的介紹中,我就已經被吸引了。”

“啥叫‘一個小號的逆襲’?杜甫還是小號?!朱銓小哥怕是給弄錯了吧?!”

“印象中杜甫很牛叉的啊,雖然做官的水平不咋樣,但是這寫詩的水準是極高的,怎麼可能還是小號?!”

“坐等朱銓給出的解釋。”

...

“一個小號的逆襲?”董琴來了興趣,問道:“朱銓,你來說說看,為何用‘一個小號’的逆襲來形容杜甫呢?”

董琴是有名的才女,她哪裡不知道杜甫的生平事蹟呢?

但是,在《華國詩詞大會》的舞臺上, 董琴是主持人,她並不需要在嘉賓能夠解答問題時搶在嘉賓的面前來展示自己的才華。

或者說,主持人就是舞臺上的綠葉,起到襯托嘉賓的作用。

只有在嘉賓出現卡殼的時候,才會託著,展現自己的“作用”。

接過董琴遞過來的話頭,朱銓笑著點了點頭,說道:

“那是公元735年,這是一個很平靜的歷史年頭。

在大唐帝國的東都洛陽,一個24歲的小夥子唉聲嘆氣,用河南話罵著娘—他剛剛查了高考成績,四百分。

這個落第的學渣,或者說大唐帝國的判卷老師—“考功郎”眼中的學渣,叫做杜甫。

那時候的高考是很殘酷的,沒有調劑。你本科沒錄取之後想調劑到藍翔?那是做夢,乖乖買火車票回河南老家補習吧。”

“哈哈哈!”

“桀桀桀!”

“嘿嘿嘿!”

聽到這裡,《華國詩詞大會》現場的很多觀眾都忍不住笑出了聲。

朱銓的這番“戲說”果真的相當有趣。

神特麼的“高考成績”,神特麼的“四百分”、神特麼的“判卷老師”,還有什麼藍翔技校的梗,火車票的亂入,無一不戳中了觀眾們的笑點。

在點評嘉賓席上坐著的康真與蒙漫根本沒有想到朱銓會這樣子形容杜甫。

本來,他們認為朱銓之前介紹李白的時候就已經是巔峰了,形式也是夠新穎了。

但現在看來,還是有些低估了朱銓啊!

有了之前的《如果沒有李白》的驚豔,康真與蒙漫兩人對視一眼,更加期待《一個小號的逆襲》的後續了。

連康真與蒙漫這兩位學術大佬都這般期待,更不要說這群普通的觀眾們了。

“牛嗶啊!先是介紹李白,現在又介紹杜甫。”

“《如果沒有李白》,簡直就是一個經典的文章,現在這個《一個小號的逆襲》,是不是也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