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六點二十分,國視tv4頻道的《華國新聞》節目如約而至。

主持人路博在播報完一則發生在華國的新聞事件後,用極為熟悉的國視腔調,對著鏡頭說道:

“今日,國視推出《走基層百姓心聲》特別調查節目“幸福是什麼”,國視走基層的記者們分赴各地採訪了包括城市白領、鄉村農民、科研專家、企業工人在內的幾千名各行各業的工作者。下面是走基層的記者朱銓發回來的報道。”

此時,正是飯點的時候,全國各地千家萬戶都在一邊吃著晚飯,一邊談論著今天各自單位或者孩子學校發生的事情,又一邊看著電視機裡放著的新聞。

對很多人來說吃飯的時候看新聞或者看手機,已經是形成了一種習慣。

畢竟,這個時候的電視節目,其他的地方臺也沒有什麼好看的。

只有國視的節目能看了。

不過,雖說如此,那也只是將這個節目當成做飯、吃飯時的BGM罷了。

所以,在《華國新聞》進行到這個時候的時候,並沒有幾個家庭特別注意到這“遠在天邊又近在耳前”的新聞。

自然的,也沒有幾個家庭注意到主持人嘴裡面“朱銓”這一個名字。

唯一有亮點的就是這個採訪的標題了,“幸福是什麼?”,這個讓很多人豎起耳朵聽了起來,眼前一亮的抬起頭朝電視看去。

“幸福是什麼?這個問題有些蜜汁問號啊!”

“猛然一問這個問題讓人虎軀一震啊!”

“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麼?啊哈哈哈...”

“這個問題富有哲學意味,感覺好難回答啊!”

“我突然想起來一個關於幸福的問題,‘一頭只知吃喝睡覺的快樂的豬和一個思考人生的痛苦的哲學家,究竟誰更幸福?’

哲學家似乎是想說,膚淺的快樂不值一提,深刻的沉思才值得追求。

哲學家這麼說,實在沒考慮豬的感受和意見。

子非豬,焉知豬之樂也?

但至少它至少提示我們,不應該把幸福等同於簡單的快樂。

不過,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那就是很簡單的,別問這個問題就是幸福!!!”

“樓上真相了!”

...

而就在他們討論的時候,電視畫面裡面已經出現了報道新聞記者的名字,讓他們眼前一亮。

朱銓?!

這個名字讓他們眼前一亮。

“咦,我沒看錯的話,這個採訪的記者是叫朱銓吧?”

“我沒記錯吧?朱銓不是《主持人大賽》的冠軍麼?還拿了大專辯論賽的冠軍!之前還主持了《看見》,採訪丁院士的那位,怎麼當記者了?這麼的沒有牌面麼?”

“難道說是翻車了?國視的領導覺得朱銓主持的不好,讓他下去歷練歷練?”

“你們想多了吧?我倒是覺得,這絕對是重名了!你想想,國視多少人,而‘朱銓’這個名字又不是什麼生僻的名字!”

“不不不,我覺得是讓朱銓歷練去了。雖然朱銓能力很強,是可以進階培養的,但是必要的一些歷練還是得有的,街頭採訪就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贊同!”

“我站隊‘同名’原因!”

...

“嘿,我說哥幾位,等這個叫‘朱銓’的在鏡頭前出現,不就真相大白了麼,現在在這兒吵啥吵?”

老百姓們議論紛紛著,而隨著一個明白人道出了真相,眾人都聚攏在了電視機前,目不轉睛的看著電視機,想要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究竟是“歷練”還是“同名”,就等採訪者入鏡頭了!

此時,電視機裡的畫面已經切換到了首都的一個普通的民巷中,一位外來務工者打扮的男人接受了採訪。

“請問,你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