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麥的母親繼續對朱銓唸叨著,而朱銓也拿出了採訪必備的錄音筆以及筆記本等物件來,邊聽邊記。

從汪麥母親邊哭邊說的陳述中,朱銓得知了汪麥是家裡的老六,上面有一個哥哥和四個姐姐。

孩多母苦!

因此,汪麥小時候,父母為了生計,根本就沒有時間照顧他,以至於他到了小學六年級的時候,還沒有讀完這小學的最後一學期,就堅決不去學校了。

義務教育根本就沒有學完!

“其實汪麥小時候很聰明,別看他長得不怎麼樣,巷子裡的其他小孩都聽他的,而且都很怕他。和他一起玩的孩子們都很尊敬他,那時候他就是個孩子王。”

汪麥的母親說起自己兒子時,努力在記憶裡搜尋他的各種“優點”。

這是每位母親的“通病”,覺得自己的孩子才是最好的、最棒的。

雖然嘴上說自己的孩子多麼多麼的不好,但是那僅限於自己說而已,若是旁人來說,那就等著被罵吧!

汪麥的母親為了證明自己的誇讚很有道理,最後舉出了個讓人無法反駁卻又有些哭笑不得的例子:“小朱主持,汪麥的五個哥哥姐姐都是出人頭地的人,所以都是我小時候對他疏於管教,再加上對他溺愛,才導致他成了這般模樣,不然他也能過上好日子的。”

朱銓:...

對此,朱銓能夠說些什麼呢?

只能是將其當成一個母親的愛護吧!

而陪同朱銓來的辦案民警對此已經是見怪不怪的,在這十多年中,相信他一定是聽到過這樣的論調無數次了。

那時候,當地像汪麥一樣的孩子很多,都管不住,惹了事就去勞教。

然後父母想盡一切辦法省吃儉用送禮撈人,每每不成,吃了啞巴虧,還有苦還沒處說。

隨著汪麥母親的講述,朱銓已經瞭解到了汪麥年輕時犯下的荒唐錯事兒。

但是到目前為止,汪麥的母親都依舊將罪責的大部分原因歸結於別人的身上,而沒有真正的認識到發生原因所在。

因為汪麥母親說起兒子時,全是優點,包括殺人一事。

而透過與汪麥父母的交流,我發現在他們眼裡,無論兒子出了什麼事,過錯都在別人。

“慈母多敗兒,”

一旁的警察聽不下去,小聲嘀咕了這麼一句。

汪麥的家人聽到這麼一句,悻悻然閉上了嘴,停了一下,接著才繼續說,重複之前的話。

朱銓看到這一幕,這才明白了汪麥這曲折人生的真正原因。

這特麼的也太諷刺了吧!

汪麥父母對汪麥的這種溺愛,之前曾把他太早慣進了社會,釀成大錯,後來又留住了汪麥人性中的善根,讓其在亡命天涯十多年間,心底的牽掛不斷生長,迷途知返時給了他投案自首的勇氣。

西固巷是汪麥做夢都想回到的地方,可這裡的真相又是什麼?

當地警察告訴朱銓,處於城鄉結合部的這裡治安案件比例高,犯了命案之後外逃的人很多,逃亡的時間有長有短。

這裡的警察有時常年都在出差,到外地去抓捕逃犯。

像汪麥這樣真正回來投案自首的人,從來沒有過。

原來曾有一個打算自首,但後來又改變主意了,等警察根據他提供的資訊去到地點,人已經跑了。

許多家庭的孩子都進過一次少管所或監獄。

“你們來的前幾天還有一個洗頭的小姐被殺。被殺原因很簡單,她敲詐了嫖/客一百元錢。被敲詐的男子心裡堵著氣,就到髮廊附近去蹲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