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失誤的舊減窪一辯(第1/2頁)
章節報錯
舊減窪隊的一辯吳淑燕是個戴眼鏡的萌妹子,起身論述道:
“大家好!
哲學家康德主張,人不分聰明才智、貧富美醜都具有理性。
孟子認為人性本善,所以進一步又加了一句,每個人都有惻隱之心。
而佛家說,一心迷是真身,一心覺則是佛。
正因為人性本善,所以人隨時隨地都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一連三個名句,從西方的康德,到東方的孟子,再從哲學到宗教,都是敘說著“人性本善”的定義。
她站在高屋建瓴的方式引述康德、孟子和佛教,建立了性善為本,惡行為果的基本理論,脫俗不凡,條理簡潔。
彈幕上的觀眾們被震驚了!
這是什麼神仙操作?
居然這麼的能說?
看來對方在這一小時的準備時間裡面,那是準備的相當的充分啊!
“在得知這個辯題的時候,我還以為我們會佔優勢的,畢竟我們半決賽辯論的題目“金錢辯”那也是跟這個有一些關係的。”
“哎哎哎,別亂說啊!這才剛開頭,正方一辯都還沒有說些什麼的時候,並且我們都還沒有開始辯論,你們就唱衰,這是什麼意思哦!”
“就是!舊減窪隊這開頭的水平我也是可以寫出來的,沒什麼大不了的,重點還是得看後面,別開場就點巔峰,之後就走下坡路了!”
“大家還是靜靜的聽這個正方一辯怎麼說吧!”
...
彈幕上的觀眾討論的十分熱誠。
因為舊減窪隊的開頭足夠的震撼,擔心華國隊這裡沒有反擊的方法,從而失去先機。
一辯吳淑燕繼續說道:“我方主張人性本善,就是主張人性的根源點是善的,有善端才會有善行。
我方不否認在人類社會中存在有惡行,但是惡行的產生則是由外在環境所造成,所以惡是結果而不是原因。
如果硬要說惡是因不是果,也就是說人性本惡,那麼人世間根本不能產生真正的道德。”
...
“...如果人性本惡,人類一切道德規範都是作為人類最大的利己手段。
當道德成為手段時,道德還是道德嗎?
也就是說,人一旦違犯道德而不會受到處罰,人就不會遵守道德的約束了。
深夜兩點我走在道路上看到紅燈,如果人性本惡我就會闖過去,因為不過是為了個人方便。
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仍然有許多人遵守交通規則。
而根據人性本惡的前提假設,霍布斯認為必須有一個絕對的、無所不在的權威監督每個人履行道德規約。
如果人性本惡,沒有一個人會心甘情願地遵守道德規約,但是事實證明:人還是有善行、人還是有道德、還是有利他的行為。”
...
一辯吳淑燕直接是用“交通規則”的事例來進行舉例,雖然這道理上說的通,但是在初始聽到這段話的時候,就讓人覺得不太對勁。
稍微帶著點腦子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個何止是不對勁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