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我的心裡,有一個少年中國的存在。”

朱銓引出了自己說話的主題。

少年中國?

什麼少年中國?

為何都沒有聽過這個?

所有人都沒有聽懂朱銓說的話。

他們自然是聽不懂的。

因為這可是朱銓原來那個世界裡梁啟超所書寫的經典之作《少年中國說》,這個平行世界可是沒有的。

這也太狠了!

簡直就是王炸啊!

別人的主持稿都是自己寫的一些文章,質量雖上佳,可跟朱銓現在說的這篇可以稱得上是醒世之言的《少年中國說》相比,那就完全不夠看的,猶如雲泥之別。

這篇鴻篇鉅製從它誕生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已經很老了,但是它卻並不落伍,依舊閃耀特有的光芒,如同指路明燈般引領著我們前進。

放到現在,放到今天,放到這平行世界上,《少年中國說》依舊光彩熠熠,有它獨特的魅力。

尤其是此時、此地,由朱廣銓這個二十歲的少年來說,顯得相當的適合。

雖然這篇文章有些危險,但...那又怎樣呢?

現在的中國可不是那時候的中國了!

就算是那時候的中國,也有梁啟超這個有志之士寫下這篇《少年中國說》來駁斥帝國主義分子的無恥濫言,同時也糾正國內一些人自暴自棄、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喚起人民的愛國熱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難道還能越活越回去?

朱銓笑了笑,義無反顧。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

這樣的一段話說完,眾人,不僅是臺下與螢幕前的觀眾,就連坐在評委席的眾位主持人都是聽得一愣一愣的。

這些話並不難理解,但是...這好像不是白話文吧?!

這是文言文吧!!!

觀眾們聽得是不明覺厲,他們的直覺告訴自己,這位選手說的很對,而且聲音也很好聽。

某些女性觀眾更是忍不住的舔屏:這位男主持人咋那麼的帥呢?!

一眾專業評審則是頭皮發麻著。

這特麼的是一個大三學生寫出來的主持稿?

他們都覺得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倒不是聽不懂這字裡行間的含義,而是覺得這樣的文言文不應該出自一位二十歲少年之手。

可現在的情況又由不得他們不相信!

當驚訝的情緒漸漸平息,好些位主持人逐漸品味過來,尤其是幾個年紀頗大的主持人與領導都有些慍怒。

年紀大就他媽保守了?

年紀大就他媽總回憶過去了?

年紀大就他媽不思進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