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摩霄漢中,根接須彌脈。巧峰排列,怪石參差。懸崖下瑤草琪花,曲徑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卻似火燒金,白鶴犧松立枝頭,渾如煙捧玉。綵鳳雙雙,青鸞對對。綵鳳雙雙,向日一鳴天下瑞。又見那黃森森金瓦迭鴛鴦,明幌幌花磚鋪瑪瑙。東一行,西一行,盡都是蕊宮珠闕。

雷音古剎重重景象看的豬八戒不由長大了嘴巴咂舌道:“我滴個乖乖,這佛教聖地竟然修建的這般富麗堂皇。”

看似驚歎,但豬八戒言語中卻是透著一股譏諷之色,一個講究度化世人和尚的老窩修建的這般奢華,比凡間的皇宮都奢侈。

然這是靈山腳下四周的景象,但卻是從沉迷於外物了。

在師徒四人朝著靈山之巔走去一路上,青松林下列優婆,翠柏叢中排善士。唐三藏見到之就便施禮,慌得那優婆塞、優婆夷、比丘僧、比丘尼合掌道:“聖僧且休行禮,待見了如來佛祖,卻來相敘。”

如今唐三藏即將功德圓滿,他們又怎敢託大,無數人都望著唐三藏師徒四人的身影充滿了羨慕,這一場佛法東傳的大功德大氣運坐下來後,直接就是走上人生巔峰啊。

唐三藏師徒四人直至雷音寺山門之外時,有四大金剛一臉恭敬的上前相迎道:“恭迎聖僧。”

唐三藏見狀後神色淡然的雙手合十微微一躬道:“唐三藏奉命唐王之命特來西天求取真經。”

“聖僧稍等,容稟過再進。”其中一個金剛滿臉的恭敬笑臉相迎下,然後便轉身報與二門上四大金剛,說唐僧到了。二門上又傳入三門上,說唐僧到了。三山門內原是打供的神僧,聞得唐僧到時,急至大雄殿下,報與如來至尊釋迦牟尼文佛說:“唐朝聖僧到於寶山取經來了。”

此時端坐在九品功德金蓮上的多寶如來佛祖露出了笑容,即召聚五大菩薩、四金剛、五百阿羅、三千揭諦、十一大曜、十八伽藍,兩行排列,卻傳金旨,召唐三藏進。這雷音寺內,一層一節,欽依佛旨。

“聖僧進來。”

唐三藏循規蹈矩不卑不亢的走進來,身後的悟空、悟能、悟淨,牽馬挑擔,徑入山門。

唐三藏師徒四人到大雄寶殿殿前,此時多寶如來佛祖見狀後滿臉的笑容下,更是暗暗慶幸,總算是完成這一大功德了。

“大乘佛教取經人前來拜山!”

就在這時突然一聲洪亮的聲音響起下,瞬間令大雄寶殿內歡悅的氣氛為之一滯。

“哈哈,如來侄兒,快快將經書取出來。”

桀驁不馴的大笑聲猛然響起,只見一道黑影閃過,那一聲鎧甲的金翅大鵬鳥卻是直接出現在了靈山的大雄寶殿內。

此時傲然的模樣直接漠視了四周的菩薩和羅漢,反而是直勾勾的望著多寶如來,但就算是面對如來,他這一雙銳利的鷹眼也是透著一股傲然之氣。

“放肆!靈山重地,豈容你放肆!”

一尊怒目金剛直接大喝一聲,然而金翅大鵬鳥卻是看都沒看這金剛一眼,只是傲氣的盯著如來道:“這靈山不錯啊,聽說你如來剛把靈山給丟了,結果聖人就又給了你們一個新的靈山,嘖嘖,看來三界皆說這西方貧瘠都是妄言啊。”

就在這時一聲嘹亮的佛號響起,頓時桀驁不馴的金翅大鵬鳥聽後直接冷哼一聲,但還是乖乖的站在了一旁。

只見一襲大紅袈裟的法海手持金色的九環錫杖,身後跟隨著的則是那二郎神楊戩還有六耳獼猴孫六耳。

當大乘佛教的取經隊伍到達靈山時,此時西方佛教上下的氣氛為之一變,甚至透著一股詭異。

多寶如來佛祖僅僅是淡然的看了一眼法海一行人後便眼神望向了唐三藏自家人身上。

“唐三藏,你那東土乃南贍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廣人稠,多貪多殺,多淫多誑,多欺多詐。不遵佛教,不向善緣,不敬三光(指日、月、星),不重五穀,不忠不孝,不義不仁,瞞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殺牲。

造下無邊之孽,罪盈惡滿,致有地獄之災,所以永墮幽冥,受那許多碓搗磨舂之苦,變化畜類。有那許多披毛頂角之形,將身還債,將肉飼人。其永墮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雖有孔氏在彼立下仁義禮智之教,帝王相繼,治有徒流絞斬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縱無忌之輩何耶!

我今有經三藏,可以超脫苦惱,解釋災愆。三藏: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一藏,度鬼。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汝等遠來,待要全付與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強,毀謗真言,不識我沙門之奧旨。”

此時多寶如來神色威嚴的說著,然而此時大殿內卻出響起了一聲肆無忌憚的大笑聲。

只見那金翅大鵬鳥直接狂笑傲然的指著如來大笑道:“如來,今日老子總算是領教了,原來這西方佛教的如來也不過是一個擅放狂言之輩,若南瞻部洲是這般,那你西牛賀洲又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