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子瑜看來,毫無疑問的,這兩千名第三師的官兵的戰鬥力是極強的。

有這樣一批素質優良計程車兵不被利用起來,肯定是暴殄天物的。

這種事情自己幹不出來。

自己當然不會放過收編他們的機會。

但……

想要收編這樣一支部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原因很簡單。

這些第三師的兵被打上了別人的烙印,深刻且愚忠。

能夠跟著左震集體叛變成為“叛軍”,這批人的信仰,不可謂不堅定。

這批人如果自己不能徹底折服他們,貿然編入自己的軍隊之中,很可能會遭受到反噬。

宋子瑜思來想去,最後做出了一個決定。

宋子瑜下令將第三師的這批降兵進行嚴格的篩選,將中高階軍官全部從部隊之中擇出來,然後把這些軍官集中起來,成立一個隸屬於自己親自管理的顧問團。

這個軍官顧問團必須跟隨自己左右!

時刻都在自己的監視之下,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脫離他們的部隊。

至於這些人每天做什麼?

當然就是分析分析當前局勢啦,推演推演戰爭程序,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再不行的話,成立一個軍官速成學堂,把這些軍官派去做教書匠也行。

這麼做宋子瑜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變相褫奪他們在降兵的影響力。

當然!

這些高階軍官的作用遠不止於此。

接下來宋子瑜還要準備揮師北上,去界河攻打第三師的主力。

在宋子瑜看來,這些高階軍官出自第三師,肯定對他們自己人有足夠的瞭解。

如果有他們出主意,那麼找到第三師的弱點應該不在話下。

當然,宋子瑜也知道,這些人未必會死心塌地為自己賣命。

他們可能拿不出來什麼有用的計策。

但帶著這幫人去界河膈應一下左震,想一想那也是極爽的事情。

……

剝離了投降的將領之後,接下來就是處理投降士兵的事情了。

這些投降的普通士兵沒人帶頭,不容易翻起什麼浪花。

這些士兵戰鬥素質沒有任何問題,在之前的戰爭之中就已經充分的體現了出來。

但這些士兵心理上需要馴服。

宋子瑜命令張松將投降計程車兵和奴隸部隊混合編隊,然後開始在龍山城外參與勞動建設。

宋子瑜答應了從彌羅城邦追隨自己來到的奴隸們,許以他們應許之地和自由。

現在,是自己兌現諾言的時候了。

分給奴隸們土地的同時,讓他們自行建設自己的家園,這個過程也極有意義。

這樣一來,宋子瑜就可以徹底拴住這些奴隸士兵,讓他們有了為什麼而戰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