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壽江來客(第1/3頁)
章節報錯
城市要發展,就必須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觀念。
那些只顧眼前的城市,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既然第一個方案行不通,那就只有考慮第二個方案了。
這第二個方案自然便是遷徙了。
如果一個地方的生活資源不夠用,那就只能夠尋找食物和水源更充足的地方。
“當年我們馬家就是從外面遷徙而來的,算算也有四代人了……這麼多年,龍山的這片土地,已經被耗盡了潛力了。”馬森明嘆息道。
遷徙是個明智之舉,但這個提議支援的人很少。
因為龍山的基礎設施已經逐漸成型,大夥兒在這裡流了血又流了汗,說放棄哪有那麼容易啊。
從心理上大家就過不了這一關。
所以這第二個方案,直接就大家給擱置了。
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想背井離鄉。
真要放棄了,這些天不都是鬧著玩兒的嗎?就算別人同意,宋子瑜也不會同意啊。
這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那麼,現在就只剩下第三個辦法。
第三個辦法就是尋找一條就近的河流,然後挖掘河堤開鑿人工河引來水源!
這個方案是唯一可以解決問題的辦法!
然而擺在眾人面前的時候似乎又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工程量太大了!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完全不知道如何是好。
這時候,馬森明拿出了那張珍貴的地圖開始研究起來龍山附近的河流。
“最近的一條河流在二十公里開外!”馬森明拿出量尺一比,然後說道:“要挖一條二十公里長的運河,憑我們聚居地絕對不是幾天能夠解決的。”
老高也說道:“據我的瞭解,那條河是界河的支流,好像叫什麼老泉河。”
“走,我們去看看現場再說。”宋子瑜想了想說道。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
只有親力親為,才能有發言權!
在宋子瑜的號召下,一眾龍山的骨幹們乘上越野車直奔最近的老泉河河道。
路上有幾隻喪屍對越野車窮追不捨,皆為護衛所擊斃,不到半個小時,眾人就抵達了河道。
映入眼簾的是乾涸的河床,四周的泥沙都已經板結。
宋子瑜摸了摸地上的泥土,發現泥土中的水分都已經被烈日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