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章 第二次西征,大將軍炮(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吳的火炮尾部較厚,有尾珠,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調整射角,配合火藥量改變射程。
炮身上裝有準星、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
這種火炮由車運載,可以任意賓士。
大吳現在多數的火炮長度在三米左右,口徑110到130毫米,重量在兩噸以上。
至於火炮的有效射程為500米左右,最大射程不到1.5公里。
這還有待改進。
值得一提的是,大吳的火炮是一種架退式前裝滑膛火炮,每發射一次,都會嚴重偏離原有射擊戰位。
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式,需要經歷復位、再裝填,再次設定方向角和仰角的步驟。
最訓練有素的炮手也只能兩分鐘一發的射速。
前裝火炮是沒有可能提高射速的。
因為發射一次以後,必須灌水入炮膛,熄滅火星,以乾布綁在棒子上伸入炮膛去擦乾,再填入火藥、助燃物,塞進去炮彈,然後再點放。
這些動作相當緩慢和煩瑣,還不包括修正炮位。
這是前裝火炮的通病,能兩分鐘一發就不錯了。
可惜一匹奔跑的戰馬在一分鐘內能跑的距離相當可觀,來得及開第二炮嗎?
所以前裝火炮的特點是射速慢,但威力大,轟城牆沒有問題,可對付騎兵那是笑話……
站在慶忌身邊的皇太孫吳基也看出了火炮的缺陷,皺了皺眉頭道:“皇祖父,以孫兒之見,這火炮好是好,但顯得太過笨重。”
“火炮長於攻城,拙於野戰,更別提守城了。”
“不錯。”
慶忌微微頷首道:“火炮裝填發射的速率不高,且炮體笨重,無法迅速轉移陣地。”
“故在野戰時,多隻能在開戰之先就定點轟擊,當敵我雙方戰況發生逆轉,則往往無法機動反應……”
“不過,比起投石機,火炮更為實用一些。”
“公輸班,現在新式火炮,最遠射程是多少步?”
聞言,作為工部尚書的魯班忙不迭的出來稟告道:“回稟陛下,新式火炮的最遠射程,大概是五百步左右。”
“好。”
慶忌還是頗為滿意的。
大吳的一步,相當於1.3米,五百步就是650米。
有這麼遠的射程,足夠了,而且以後還能逐步改進火炮的技術。
慶忌依稀記得,歷史上的紅衣大炮最巔峰的時期,有效射程達到1500米,最大射程到2.5公里!
按照大吳的科研成就,發展速度,不出十年,新式火炮就能達到這種水平了。
“現在我大吳有多少門火炮?”
“回稟陛下,且不說還在研製階段的新式火炮,已經投入使用的火炮,有三百零二門。”
“給朕再造二百門重炮,就按照新式火炮的標準。炮彈也多造一些,多多益善……從今往後,我大吳的火炮,名曰‘大將軍炮’。”
“諾!”
魯班當即答應下來。
好一個“大將軍炮”!
有足夠的材料以及資金,魯班就不愁造不出那麼多的火炮。
慶忌等人檢閱了大將軍炮的威力,又跟著檢閱火銃兵的訓練。
大吳的火銃水平,大概相當於明朝時期,屬於黑科技的一種。
火銃的射程可以達到一百米,有基本準頭的有效射程約五十米,具備穿甲能力的最佳射程約三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