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吳始皇四十五年,即公元前469年,農曆五月。慶忌開始了自己稱帝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出巡。

時年六十五歲的慶忌,得益於服用了尹喜、南榮等人煉製出來的靈丹妙藥,身子骨還格外的英朗,身體機能和外表也都維持在了三十多歲的時候。

能不能延年益壽,慶忌還不得而知,至少那些靈丹妙藥的作用是這樣的。

趁著自己的身子骨還能折騰,慶忌打算看一看大吳的萬里河山,且巡視一下諸藩王國。

這一次大規模出巡,慶忌帶上了不少的大臣,以及宮娥、寺人、宿衛,大概萬餘人,千乘萬騎,浩浩蕩蕩。

出巡隊伍離開金陵之後,就一路向北,過邗溝,抵達了齊國的故都臨淄。

臨淄曾是天下第一都邑,商業發達,人口眾多,堪稱是天下重資之地。

哪怕是到了現在,臨淄仍是僅次於金陵的經濟重鎮,每年為大吳提供的財政稅收數以億計。

“陛下萬年!大吳萬年!”

“陛下萬年!萬年!萬萬年!”當出巡隊伍抵達臨淄的時候,渤海郡諸文武就領著臨淄城數以萬計的黎庶,到城門口夾道歡迎。

伴隨著肅穆的號角聲響起,慶忌的六御馬車以及皇旗映入眼簾,所有人都高呼

“陛下萬年”,場面很是壯闊。然而,慶忌只是掀開了馬車的簾子,掃了一眼,並沒有說什麼,而是讓出巡的隊伍直接進入臨淄城。

臨淄城原本是齊國的國都,由於齊國是以禮來降的,所以臨淄的宮殿並沒有遭到任何破壞,只是宮中的金銀財寶都被搜刮一空,而且年久失修了。

不過,這都不打緊,打掃一番,慶忌就能立即入住了。進入臨淄宮殿之後,慶忌就第一時間召見了渤海郡的諸文武,想慰問一下他們。

此時的慶忌坐在陛臺之上,環視一週,只見渤海郡大大小小的諸文武都站在兩邊,讓人感到疑惑的是,他們身上的官袍都顯得非常破舊。

時至今日,大吳在關於衣冠制度上,已經有了明確規定。官服清一色的黑,寬袖束腰,服飾實行

“深衣制”。顏色方面,按季節不同,春青,夏朱,季夏黃,秋白,冬黑。

雖有這樣的區別,朝中大臣們上朝的話,都是穿的黑色官服。而不同的官職有不同的冠帽,冠制特別複雜,有十六種之多。

官員在袍服外要佩掛組綬,平時官員隨身攜帶官印,裝於腰間的鞶囊中。

組是官印上的絛帶,綬是用彩絲織成的長條形飾物,蓋住裝印的鞶囊或繫於腹前及腰側,故稱

“印綬”。以綬的顏色標示身份的高低。現在,慶忌入目所及之處,盡皆是穿著破舊官服的渤海郡諸文武,更磕磣的是,有人還穿著打補丁的官服。

什麼情況?臨淄不是大吳的經濟重鎮嗎?慶忌皺了皺眉,問道:“二三子,爾等身上的官袍,何以這般破舊?”

“難道你們連一身嶄新的官袍都買不起?”這著實是讓慶忌有些詫異的。

按理說,大吳對待官吏們的待遇都極為優握,眾人還不至於出現生活窘迫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