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點、曾參、樊遲等儒家學派的大臣,他們所鼓吹的那一套“君權天授”的理論,讓慶忌也很是心動。

但,慶忌必須要出於自己的實際需求考慮。

現在的大吳,是“百家爭鳴”的局面,各地有著各種各樣的學府,讓儒學生了發揚光大的土壤。

只是讀書人畢竟還是少數,更多的人無書可讀。

就連大吳這樣強盛的天朝上國都這樣,更何況是那些海外、域外之地的藩王國?

藩王國治下的人,很多都是剛剛“野蠻人”,大字不識一個且不說,有的還在過著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

就這樣的人,讓儒教的人怎麼教化?

後邊怕不是要來一句“朽木不可凋也”!

慶忌認為道家也好,儒家也罷,其學說都有可取之處。

眼看著群臣爭執不休,慶忌於是拍板了。

“朕意,融合儒、道兩家之學說,立我大吳之國教,名曰‘天道教’!”

“陛下聖明!”

公卿百官們盡皆山呼道。

只是要怎麼融合儒家和道家之學說,取其精華為“天道教”的教義,還有待商榷的。

“陛下!”

這個時候,尚書令文種手持牙笏出列,一臉鄭重其事的神色向慶忌進言道:“這天道教,理應為維護大吳之統治,陛下之權威而設立!”

“天道教之教義,理應宣揚君權天授。”

“皇帝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陛下是上帝之嫡長子,其權力出於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稱‘天子’。”

“臣聽聞番邦外族的宗教,皆有教主,陛下以及我大吳後繼之君,皆要出任天道教之教主!”

“臣附議!”

曾參跟著道:“陛下,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

“臣聽聞,天者,理也;神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帝者,以主宰事而名。”

“天道教應該確立一種教義,即上帝為人類指派了君和師,讓他們來教化、治理上帝的子民,是上帝的代表。”

“君為皇帝,師應該是孔子……”

曾參不愧是孔子的徒子徒孫,一心想要抬高孔子的地位。

歷史上自唐代以後,孔子的地位不斷提高,對孔子的封號也不斷增加。

到了清代,孔子祭祀更是一度成為跟上帝、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

妥妥的“萬世師表”!

“不可!”

御史大夫伯嚭當即站了出來反對,瞪著眼睛道:“天子是獨一無二的,上帝怎能還再派一個‘師’輔左?”

“陛下,臣以為,陛下你為‘始皇帝’,繼往開來,主宰天地萬物,雖天子、人皇之號,已經不能襯托出陛下之尊貴,陛下之威名,陛下之功績!”

“陛下你哪裡是‘天子’?陛下你就是天帝!是上帝!”

“陛下你就是天帝在人間的化身!”

“嘶!”

伯嚭的此言一出,頓時讓朝堂之上的公卿百官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倍感震驚。

伯嚭怎敢這般“大放厥詞”?

就不怕被上帝打擊報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