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慶忌一路漂洋過海,返回帝都金陵的時候,已經是年關之際。

這一次的西征,吳帝國可謂是收穫滿滿。

大概為吳帝國增添的領土,近700萬平方公里,比帝國本土還大一些,地廣人稀,但是也在一千五百萬人口左右。

東起印度河平原、帕米爾高原,南到埃及、利比亞,西至小亞細亞、巴爾幹半島,北達高加索山脈、鹹海!

大致上就相當於亞歷山大帝國的版圖了。

如此龐大的疆域,吳帝國要如何治理,無疑是一個難題。

此時,在奉天殿內,慶忌召開了一次大朝會,凡是朝中官秩六百石以上的公卿百官,都必須要到場參加。

他們要討論的事情,首要之務,就是如何在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故土之上,建立起行之有效治理體系。

“陛下。”

侍中鄧析第一時間手持牙笏出列道:“臣以為,可以在波斯國原有的二十個行省的基礎上,分封諸皇子,立二十個藩王國進行治理。”

“臣附議!”

“鄧大人所言極是。陛下垂拱而治,萬國來朝,以帝國直接設立郡縣進行統治的話,成本太過,耗時費力,而且極有可能引起異族人的不滿。”

“有鑑於此,陛下還是分封諸皇子,設立藩王國,以羈縻政策統治西方,才是上上之策!”

群臣都紛紛贊同了鄧析的主張。

他們認為大吳還是在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固有疆域之上,設立藩王國治理更好一些。

省時省力!

這樣一來的帝國本土,是真正的天朝上國,其餘藩王國則是要無條件服從帝國的領導,定期朝貢、提供軍賦和力役、維護吳室安全的責任,不得有誤……

就跟早年已經分封的遼國、塞國、寧國等藩王國一般。

這些藩王國有能力自己鎮壓國內的叛亂,而不必帝國本土這邊出兵,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公卿百官們也清楚慶忌的心思。

“善。”

“來人,取地圖過來!”

慶忌揮了揮手,就讓兩個膀大腰圓的殿前武士,把一張碩大無朋的地圖,鋪在了地板之上,然後他自己和群臣都能看見。

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版圖,的確是夠大的。

有巴克特里亞、馬爾吉安那、花剌子模、索格地亞那、呂底亞、敘利亞、埃及等整整二十個行省。

“朕決定,在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故土之上,原有的一個行省設立一個藩王國。巴克特里亞為夏國,花剌子模為模國,呂底亞為呂國,敘利亞為敘國……”

慶忌的這一番話一出,群臣都不敢有異議。

不過,太子恆就不一樣了。

太子恆硬著頭皮出列道:“父皇,兒臣想了一下,認為分封二十個藩王國之事有些不妥。”

“說說看。”

慶忌饒有興致的看了一眼太子恆。

時至今日,慶忌的威望太高了,以至於公卿百官都很少有人敢跟慶忌說實話,跟慶忌對著幹了。

所謂的高處不勝寒,不外如是。

好在太子恆還是能秉持真理,想跟慶忌分辨一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