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分封諸皇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陛下,武安君、武信君、武陽君攜其諸子求見。”
“讓他們過來。”
“諾!”孫武、伍子胥、田穰苴帶著各自的兒子求見?這可是比較少見的事情。
吳國現在有三大將門,分別是孫氏、伍氏、田氏。田氏相對來說較差一些,拿得出手的就一個田穰苴,後者的四個兒子將帥之才一般,不過也為吳國立下了一些戰功。
孫武的三個兒子,孫馳、孫明、孫敵,以及伍子胥的兩個兒子伍明、伍亮,倒是難得的將帥之才,繼承了父輩的優良基因,得到家傳絕學,領兵之才很不一般。
時至今日,這些後輩都在軍中擔任要職。有的在禁軍裡邊,有的在邊軍裡邊。
吳國的孫氏、伍氏,就跟秦王朝的王氏、蒙氏差不多。
“臣等參見陛下!始皇帝陛下萬年!”群臣在御花園見到慶忌之後,都不約而同的大禮參拜。
慶忌揮了揮手道:“二三子不必多禮,免禮平身。”
“謝陛下!”等到他們各自站好,慶忌這才和顏悅色的問道:“二三子一同覲見朕,所為何事?”伍子胥上前,朝著慶忌躬身行禮道:“陛下,臣等是來向陛下請命的。”
“請命?何事?”
“近日來,朝野上下議論紛紛,說陛下要恢復分封制,使諸子、功臣封邦建國。然,臣以為我大吳一統天下,來之不易,豈可重蹈周室之覆轍?”伍子胥痛心疾首的道:“因此,臣等痛定思痛,決定一起向陛下請命。”
“我大吳從此取消分封制,國內全部推行郡縣制。”
“或可使諸皇子封邦建國,以郡國並行制,以血親作為屏障,維繫吳室之山河一統,使陛下垂拱而治!”伍子胥說話,很有分寸,並沒有把
“路”堵死。封邦建國,也不是不行。不過,必須是吳室的血親之人,慶忌的諸皇子,才有資格被分封出去,列土封疆。
而慶忌要的,就是他們的這種態度。等了許久,伍子胥、孫武等人可算是開竅了!
這讓慶忌很是滿意。如伍子胥、孫武、田穰苴三人,作為吳國的功勳元老,為將三十餘年,為吳國大一統立下了無數的汗馬功勞。
就連這樣的功臣,都主動表態,支援慶忌取消分封制,或者是不立功臣封邦建國,其餘人等,還敢有異議嗎?
功勞最大的都表示毫無異議,他們豈敢?……翌日,慶忌就在金陵的奉天殿中,召叢集臣,凡是朝中官秩六百石以上的公卿大夫,都必須要到場參加。
“朕意,我大吳國內,從此取消分封制,推行郡縣制,此為祖制,代代相承!”
“然。”慶忌坐在陛臺之上,頓了一下,又道:“朕的兒子,大吳諸皇子,可於海外、域外之地,封邦建國,以為大吳江山之屏障。”
“陛下聖明!”見到慶忌做出了這樣的決斷,群臣都紛紛贊同。這算是一種折中的法子了。
慶忌讓自己的兒子們封邦建國,卻是在海外之地、域外之地,而不是在吳國本土。
這個事情,其實慶忌已經謀劃了多年,只是一直沒有對任何人說起過。
“地圖。”慶忌招了招手,兩名膀大腰圓的金甲武士,就拉著一張碩大的地圖,擺在了吳國君臣的面前。
慶忌緩緩的走下陛臺,讓群臣都靠攏過來。
“這是遼東,舜帝之時,為十二州之一幽州的一部分。”
“吳章。”
“兒臣在!”
“朕給你一萬人馬,你帶上其家卷,備足口糧、農具、布匹等若干,奔赴遼東,務必佔其地,有其民,興我大吳之文化,教化子民。”慶忌語重心長的道:“自即日起,朕冊封你為‘遼王’,建立遼國。”
“兒臣領命!”吳章鄭重其事的答應下來。一下子成了藩王,還是被列土封疆的藩王,吳章有些不太適應。
慶忌這可不是在給吳章開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