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山河社稷圖(第1/2頁)
章節報錯
“你便是師修?”慶忌坐在陛臺之上,饒有興致的打量著坐在遠處的師修。
“回……回稟吳王,在下正是師修。”
“哈哈哈哈!先生,寡人對你久仰大名了!”慶忌放聲大笑道:“寡人去年懸賞重金,廣納天下樂師,為我大吳編撰一部《吳頌》,以流傳於世,萬古流芳!”
“先生大名,早就名滿天下,寡人還特意派了一人到魏郡,想請先生入吳,主持編撰《吳頌》樂曲之大事,只是聽聞先生不見蹤影,未曾想先生你已經入代,成了代國的使臣。”
“想來,真是讓寡人不勝唏噓。先生有大才,何故舍吳而去代?”頌,基本意義有讚揚、祝願等。
這是祭祀時用的舞曲,配曲的歌詞有些收在《詩經》裡面,分周頌、魯頌和商頌三類。
慶忌自認為吳國功蓋天下,自己也是文治武功無人可及,所以有必要做一部《吳頌》,來歌頌自己的功德。
師修,也不是一個普通的樂師。師修的父親是師襄,祖父是著名的
“樂聖”師曠。師曠是晉國晉悼公平公時大臣,太宰,宮廷掌樂太師,古傳太極拳開創者,教育家,思想家,最早提出
“民貴君輕”。他善於卜卦推演,被尊崇為算命先生的祖師爺。他生而無目(一說為專心練琴自己刺瞎眼睛),故自稱盲臣、暝臣。
師曠博學多才,尤精音律,善彈琴,辨音力極強。以
“師曠之聰”聞名於後世,據說師曠可以聽到天庭之音,他同時精通鳥獸語言,他撫琴時,能使鳳凰來儀,是神話傳說中順風耳的原型。
他的藝術造詣極高,著名琴曲《陽春》、《白雪》,即為其所作。作為師曠的兒子,師襄同樣不簡單。
師襄擅擊磬,也稱磬襄,曾當過衛國的宮廷樂官,做過孔丘的禮樂師傅。
到了師修這一代,同樣是一個了不起的樂師。祖孫三代人,都是名滿天下的樂師。
“吳王謬讚了,敝臣……當……當不得吳王這般盛讚。”師修嚥了一口唾沫,額頭上不自覺的已經冒出了冷汗,說話的聲音都在微微發顫,而不是結巴。
慶忌見狀,不由得眯起了眼睛,饒有興致的問道:“先生,何故有惶恐之狀?難不成,寡人長得太過嚇人,以至於嚇到了先生你?”
“不敢。”師修連忙低下了頭。坐在一邊的豫政不卑不亢的朝著陛臺之上的慶忌躬身行禮道:“還請吳王見諒。”
“師修子是見到了吳國的威嚴,吳王之英武逼人,故而失態。”
“他生於禮樂世家,曾為魏國樂官,卻並未見過這種大場面!”聞言,慶忌笑了笑,道:“如此說來,豫政你是見過大場面之人?””不敢。
敝臣是一個瞎子,如何見到過大場面?”慶忌打量了一下豫政,只見此人雙目失明,眼睛是被刺瞎的,而非天生失明。
這讓慶忌不由得起了好奇心,問道:“豫子,恕寡人冒昧問一句,你一個瞎眼之人,代君如何信得過你,讓你作為使者到咸陽商談國之大事?”
“……”還不等豫政回答,坐在一邊的伯噽就出聲譏諷道:“這實在是大不敬!”
“難道代國沒人了嗎?代君無人可用乎?竟然派你一個瞎子出使我大吳,真是豈有此理!”聞言,豫政澹澹的道:“趙國並不是無人,只是我王信得過敝臣,這才讓敝臣使吳。若吳王看不起殘疾之人,敝臣這就回去,讓我王再派一名使者入吳。”
“這倒是不必。”慶忌眯著眼睛道:“只是,豫子,寡人著實是有些疑惑。你這眼瞎,似乎不是先天失明,而是被刺瞎的?”
“吳王果真見識不凡。”豫政低著頭道:“吳王,實不相瞞,敝臣這雙眼,是被刺客刺瞎的。不久前我王遭遇過一次行刺,是敝臣保護了我王,這才使我王信任敝臣,推心置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