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慶忌同一時代的雅典,可謂是民主的

“黃金時代”了。但,慶忌絕不會蠢到自廢武功,把立法權交給吳國計程車子。

慶忌知曉,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所以能把重新編纂《法經》,完善吳國法治建設的事情擺到明面上,讓士子們議論。

甚至於,慶忌還臨時賜給了稷下學宮計程車子,讓他們透過投票決定一些法律條文……這只是一種假象!

最後做出決定的,還是國君,還是慶忌。慶忌是可以暗箱操作的。此時,慶忌正在滋德殿當中,接見李克、曾參、左丘明與公子訓,這四個人在這一場稷下學宮的辯論會上大放異彩。

所以慶忌有必要考慮提拔他們,使他們人盡其才。不過,這四個人當中,只有李克決定出任,其餘的左丘明、曾參、公子訓以

“學識不足,能力有限”為由,婉拒了慶忌丟擲來的橄欖枝。其他人也就罷了,就連公子訓都這樣,可想而知,他們是真的認為自己的本事還沒有練到家。

對此,慶忌只是略微感到有些遺憾。

“大王,草民有一個不情之請,還請大王成全!”曾參朝著陛臺之上的慶忌躬身行禮道。

“但說無妨。”

“草民聽聞西方有不少國家、部族,有不同於華夏之文明,故心嚮往之。草民欲西行,遊學於西方,奈何囊中羞澀,不知大王可否資助一二?”曾參頗為尷尬的道。

曾參的父親曾點,是治粟內史,相當於現代的財政部長,管著吳國的錢袋子,生活還算過得去,只是並不富足。

說真的,以吳國的養廉制度,以及曾點作為治粟內史多年的俸祿,足以使曾家大富大貴,奈何曾點是一個奉公守法,清正廉潔之人。

若碰上一些郡縣的災荒之年,曾點還經常主動捐獻出自己的財產,聊表心意。

這就導致曾點的家產只是夠用,並沒有什麼存款。曾參想要到西方遊學,這個念頭由來已久,可惜的是曾點不會資助他,也沒有能力資助他。

“曾參,你今年多大了?”

“回稟大王,草民過了年,便二十三了。”

“二十三歲,不小了。”慶忌意味深長的道:“在你的這個年齡,你父親都已經開始出仕,做我大吳的官吏,成家立業。為何你還不願定心下來?”

“大王,匹夫不可奪志也。”曾參苦笑一聲道:“人各有志。草民也並非沒有出仕之心,只是才德淺薄,恐怕不能擔當大任。”

“你的志向何在?”

“願為治世之能臣!”慶忌很是欣賞的看了一眼曾參,和顏悅色的笑道:“甚矣!夫治世之能臣,必為三公九卿!”

“曾參,你完全可以跟你父親一樣,從小做起。只要你願意,寡人可使你外放一任縣令,或官居諫議大夫,如何?”曾參搖搖頭道:“大王,草民還志不在此。”

“好高騖遠?”

“不敢。”曾參嘆氣道:“大王,學無止境,一個人的學問不能被侷限下來,增廣見聞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