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吳國吞併西戎八國之後,就跟“古羌人”的地盤接壤了。

生活在隴山山脈以西的羌人,跟西戎還是有著一定區別的。

值得一提的是,古羌並不是一個民族,而是對西部許多不同族群的統稱。

他們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習俗、服飾、語言等等。

唯一的相同之處就是涿水草而居。

以遷徙農牧業為主,故而古羌人與羌族不是同一個概念。

在商朝的時候,殷人就把西方的許多部落統稱為“羌方”。

羌人大概是印歐人的一支,或多或少的印歐血統。

這一點從周、羌同犬戎之間的關係可以更清楚地看出。

周人在始祖時期即與姜姓世為婚姻,姜姓為炎帝氏族的後裔,周人則稱自己為黃帝氏族的後裔,姬姓。

傳說兩姓同源而異流,因此周人祖上必與炎帝族有很深的淵源關係。

而從姬水、姜水的地望來看,這一支羌人從一開始就並非純粹的諸夏部落,很可能雜有來自西、北的印歐因子。

周人立國後,犬戎頗強盛,周與犬戎時戰時和,並同一些附屬於犬戎的小國建立了婚姻關係。

羌人在文化上也接受了許多印歐人的風俗,例如葬俗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此時,慶忌高坐在陛臺之上,環視一週,看著朝堂上的公卿大夫,語重心長的道:“二三子,羌戎劫我商隊,殺人越貨,在隴西邊關一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寡人之意,發兵征討羌人,以彰顯我大吳之天威!”

“二三子可有異議?”

注意用詞。

慶忌是要發兵“征討”,而不是發兵“抵禦”。

可想而知的是,這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

說不定,慶忌還有心,想把羌人佔領的地方打下來,作為吳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從慶忌讓人繪製出來的地圖,可以看得出,“羌人”這一概念的領地,究竟有多麼廣袤!

大概是現代的青海、西藏,以及阿三哥國家的大部分……

吳國想打下這麼廣袤的疆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但,慶忌是一個善於創造奇蹟的男人。

吳國是一個善於創造奇蹟的國家。

開疆拓土的事情,很是難說!

“大王。”

太宰計然硬著頭皮出列道:“臣以為,對於進犯之羌人,可堅壁清野,固守不攻。”

“或者是派出幾萬兵馬抵禦其入侵,之後再想辦法跟羌人化干戈為玉帛,不宜動輒大戰。”

吳國的每一次戰爭,幾乎都會消耗大量的錢糧,以及士兵的生命,造成一定程度的國庫虧空。

倘若慶忌決定出關,跟關東列國作戰,計然沒有異議。

畢竟,華夏列國相對來說,人口眾多,土地肥沃,經濟繁榮,需要吳國治理的成本不高。

簡單的恢復一下民生,吳國新設立的郡縣,還能為國庫創造不少的收入。

遠征塞外則是不同。

羌人的地盤,可謂是地廣人稀,不毛之地,十分的貧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