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曾點這不是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的威風。他們居住在咸陽那麼久,跟不少戎狄打過交道,所以瞭解羌人的一些風土人情。

“治粟內史,按照你的說法,難不成我大吳只能被動的收縮防線?”伯噽瞪了一眼曾點,冷笑道:“豈不聞戎狄之害耶?”

“每當有羌人進犯,我吳國的軍民,便只能龜縮於城內,等待羌人劫掠一番,再繼續出去定居,收拾殘局。”

“這會使我吳國蒙受多大的損失,治粟內史你可曾估量過?”曾點皺著眉頭道:“羌人不時的進犯,的確會給大吳帶來不小的損失。然,擅自出徵,動輒大戰,最後無功而返的話,為我吳國帶來的損失更是不可估量的!”

“這一點,還請御史中丞你切莫忘記!”歸根結底,以伯噽、曾點為首的兩個派系的大臣,還是在糾結於利弊得失。

“哼!”伯噽冷哼一聲,道:“此言差矣!”

“都還尚未征討羌人,治粟內史你又怎知道,此戰我吳國是大獲全勝,還是將無功而返?”

“何不一試?”曾點搖搖頭道:“試?如此一試,恐怕代價太大,於社稷不利!”

“你!”伯噽瞪著眼睛道:“難道你讓大王,你讓二三子,眼睜睜的看著國人遭受羌人屠戮,無動於衷嗎?”

“若長此以往,商路遭到威脅,東西方的商賈何敢行商?”

“你這是誤國誤民之言!”

“這……”曾點被伯噽懟得說不出話來。這個時候,還是曾點的老師,老謀深算的孔丘能跟伯噽在口舌之上,跟伯噽一

“戰”,一決高下。

“御史中丞所言,大繆也!”孔丘橫眉冷對,不屑的看著伯噽,說道:“有夏商二代,至大周,迄今為止,西北的羌戎之亂,就從未停止過。”

“歷朝歷代,至於周室、秦人,都是用的鎮壓法子,何敢向西北開闢土地?何能向西北開闢土地?”

“昔日,秦穆公開國十二,闢地千里,稱霸西戎,但也就是僅此而已。”

“這麼多年過去,秦人始終不能征服西戎八國,滅掉西戎八國。”

“秦人的國力不允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秦國也無意向西開疆拓土。”

“若開闢羌地,治理的成本極高,遠不如向東蠶食吞併列國,爭取一統天下。”頓了一下,孔丘又向陛臺上的慶忌躬身行禮,言辭懇切的進言道:“大王,臣以為,我大吳不可將國力白白浪費在羌人身上。”

“為今之計,大王應將全部國力,用於向東益地,滅亡列國,成就一番前無古人的偉業!”

“……”孔丘的這番話,讓慶忌不由得陷入了沉思。慶忌的真正野心,是想在有生之年,一統華夏,使自己成為當之無愧的

“始皇帝”。但,談何容易?華夏列國經過變法改革後,國力都有了顯著提高。

縱然吳國的國力很是雄厚,人口眾多,疆域廣袤,府庫錢糧堆積如山。

但,吳國能真正利用到的力量,少之又少!除非,慶忌能狠下心來,使勁兒的盤剝吳國的黎庶,巧立名目,設立各種各樣的苛捐雜稅……慶忌能這麼幹嗎?

未嘗不可。只是這樣一來,勢必會讓吳國上上下下的黎庶有些離心離德,不利於促進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