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說的沒錯。”

慶忌緩聲道:“戰車的存在,猶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范蠡、曾點。”

“臣在!”

被慶忌點到名字的御史大夫范蠡,以及治粟內史曾點連忙站起身。

“你二人負責裁撤併兜售現有的戰車。我吳國的戰車數量,可維繫在八百乘左右。”

“諾!”

做出這樣的決斷,慶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畢竟,對吳國龐大的戰車隊伍“一刀切”的話,可能會造成不小的問題。

裁撤下來的戰車,可以出售給其餘諸侯國,甚至是一些遊學計程車子,也能買到。

周遊天下計程車子們,對於戰車這種代步工具,是非常熱衷的,在市場上,往往是有價無市……

“大王,臣以為可進一步組建更多的鐵騎。”

伍子胥進言道:“我大吳要掃滅列國,一統天下,鐵騎必然先驅。”

“北方列國,其地形多是平原,少有山地,一馬平川,若是能有五萬鐵騎,我吳國定可縱橫天下,四海鹹服!”

五萬鐵騎嗎?

要打造這麼多的騎兵,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

“不妥。”

太宰計然出聲反駁道:“戰車的造價昂貴,但是騎兵的成本也不低。尤其是馬匹!”

“並不是所有馬匹,都能充當戰馬使用。”

“雖說我吳國境內,而今有多處馬場,但是能培養出來的良馬太少,多是駑馬,三川郡、長安郡,算是吳國的重要產馬之地,只是要打造五萬鐵騎,需要多少匹良馬?”

“請大王斟酌斟酌。”

“……”

慶忌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戰馬的甲具且不說,對於吳國而言,還算是小事情。

但是,這良馬的數量,著實讓慶忌有些棘手。

五萬鐵騎兵,可不是單純的一人一馬。

一個騎兵,加上馬具、行李、隨身輜重,二百多斤,對於馬來說,馱人與不馱人可謂是相去甚遠。

真的會累死馬!

那還怎麼打仗?

所以正規的騎兵,連續行軍時配備一人雙馬甚至三馬,讓馬匹有個緩衝的時間。

就是說,一人多馬是為了連續行軍和保護戰鬥工具。

但,不論是騎兵也好,或者是戰馬也罷,行軍過後不適立即打仗,都得吃好喝好休息好,每個騎兵可以騎上狀態最好的一匹馬上陣,其餘留後方。

當然,那是理想狀況。

吳國的騎兵部隊,一人配齊雙馬不容易,因為戰馬不同普通馬,價格高,還不容易養……

要培養出一名優秀的騎兵,一匹優良的戰馬,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慶忌現在要打造一支五萬人的鐵騎大軍,勢必需要從西戎八國,或者是中山國、燕國進購良馬。

只不過,天下列國都已經透過渭水之戰,看到了騎兵的強悍之處,並跟著製造了馬鐙、馬鞍、馬蹄鐵。

他們怎麼捨得隨便出售良馬?

現在,市場上一匹馬的價格,也是非常昂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