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咸陽,崇政殿中。慶忌正在與吳國的一眾公卿大夫上朝議事,一名宿衛急匆匆的步入大殿中,向慶忌遞上了一份戰報。

“大王,吳陽捷報!”捷報?慶忌接過奏章一看,不由得眯起了眼睛,環視一週後,看著陛臺之下的群臣,緩聲道:“二三子,吳章率軍在吳陽的邊境一帶,殲滅了義渠五百餘人的騎兵。”

“起因,是義渠人追殺烏氏流民到我吳國境內。”聞言,群臣都不禁面面相覷。

“大王!”這個時候,大司馬伍子胥手持牙笏出列道:“臣以為,這一次義渠人不是誤入我吳國疆土,實乃刻意為之!”

“這半年來,義渠人接連掃滅朐衍、昆夷、綿諸、烏氏四個戎國,國力大增。”

“西戎諸國都向我大吳請援。”

“若不挫敗義渠人的銳氣,滅一滅他們的威風。臣唯恐義渠人會得寸進尺,之後會挾大勝之勢,進犯我吳國疆界!”

“大王,先下手為強!臣請命,率兵征討義渠國!”還不等慶忌說話,坐在一邊的太宰計然就起身道:“大王,臣附議!”

“義渠人的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

“自烏氏國覆滅後,義渠人便屢屢縱兵劫掠商旅,殺人越貨。還在邊關集市上大開殺戒,死難的吳國以及華夏列國的商賈,都不在少數。”

“若長此以往,邊關集市會不復存在,我吳國通往西方國家的商路,甚至是交道要道,也會被義渠人牢牢的遏制住!”

“大王,臣請出兵征討義渠!”

“臣附議!”一眾公卿大夫都表示毫無異議,紛紛贊同伍子胥和計然的主張。

這恰恰是慶忌想要看見的。吳國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怎能不成就大事?

吳國的君臣最擔心的,還不是義渠人統一了西戎諸國,實現了崛起。而是義渠人把控了絲綢之路,截斷東西方的交通樞紐。

因為,時至今日,絲綢之路儼然就像是一個聚寶盆,能源源不斷的為吳國帶來巨大的財富。

再者說,絲綢之路連通的是吳國與西域都護府。一旦失去了這條絲綢之路,吳國的西域都護府就會成為一塊飛地。

慶忌的兒子,公子繁未必就能守得住西域這塊飛地。

“曾點,吳陽、雍、雲陽、狄道等地,現在囤積了多少糧草?”聽到這話,治粟內史曾點立即起身道:“回稟大王,這三個月來,我吳國各地的糧草,都源源不斷的送往西北邊陲的城邑。”

“累計至今,有粟米、稻米五十六萬石,乾草、稻秸、料豆、麥子和麥麩等馬料,大概是六十萬石!”

“善。”慶忌為何要花幾個月的時間,在吳國西北邊陲的幾座城邑,囤積那麼多的糧草?

為的,就是攻滅義渠國,甚至是一口氣掃滅西戎八國!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草料跟糧食一樣,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尤其是在吳國要動輒數萬騎兵出征的情況下。

在古代,馬除了吃青草、乾草、麥秸等粗飼料之外,還得給它喂精飼料,就是料豆、麥子和麥麩、鹽巴,這樣它才有力氣乾重活。

軍馬場的軍馬每天要喂黃豆或豌豆,有時也喂玉米。人吃差點沒關係,軍馬是一定得餵飽、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