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胡服騎射(第1/2頁)
章節報錯
看著慶忌這般堅決的態度,以孔丘為首的公卿大夫們,都不由得嚥了一口唾沫,倍感壓力。
然而,事到如今,孔丘怎能退卻?
慶忌要勒令國人都穿上胡服,這是孔丘等人所不能容忍的。
孔丘想了一下,便痛心疾首的道:“大王,臣聞zhong國者,蓋聰明徇智之所居也,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聖賢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
“禮樂之所用也,異敏技能之所試也,遠方之所觀赴也,蠻夷之所義行也。”
“今大王舍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教,易古人道,逆人之心,背離華夏傳統之道,臣實在是深感憂心惶恐!”
“請大王慎重考慮!”
聞言,慶忌微微一笑道:“孔丘,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禮者,所以便事也。”
“聖人觀察時勢所趨來順應時宜,依據現實情況制定禮法,是為了方便國人而有利於國家。”
“剪短頭髮,身上刺上花紋,衣襟向左側開,這是甌越之地的民俗。”
“染黑牙齒,在額上畫文采,戴魚皮帽子,穿粗劣衣服,這是我吳國過去的風俗,至今在不少地方還儲存。”
“因此,禮制服裝有所不同,在取其方便之處是一致的。”
“時尚有所區別,而使用自然也就有所變化;事情不同,禮法也就相應地有區別。”
頓了一下,慶忌又慨然道:“是以聖人果可以利其國,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禮。”
“儒者一師而俗異,中guo同禮而教離,況于山谷之便乎?”
“因此事物的取捨變化,聰明的人也不能讓它一致;遠近地區的服裝,賢聖也不能使它相同。”
“窮鄉僻壤之處,風俗也多顯奇特,學識淺陋的人,言詞也多有詭辯。”
“不懂的事情不妄加懷疑,與自己不同不妄加非議,才能公正而博採眾長以達到盡善盡美的境地。”
被慶忌這一懟,孔丘不由得低下了頭,嘆氣道:“家聽於親而國聽於君,古今之公行也。子不反親,臣不逆君,兄弟之通義也。”
“大王,臣愚昧,未能理解大王的深意,竟然敢稱道世俗當中的見解,這是臣的罪過。”
“無妨。”
看著孔丘不太服氣的樣子,慶忌擺了擺手道:“制國有常,利民為本;從政有經,令行為上。明德先論於賤,而行政先信於貴。”
“今胡服之意,非以養欲而樂志也。事有所止而功有所出,事成功立,然後善也。”
“狂夫之樂,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賢者察焉。”
“寡人不在乎愚者如何譏笑寡人,若能使吳國進一步強大,寡人何懼些許譏諷之語?”
聽到這話,治粟內史曾點站了出來,進言道:“大王,臣以為過去的習俗更為方便。”
“華夏衣冠,由來已久,不可擅動。一動,則人心生變,我吳國原本偏居於東南一隅之地,被列國視作蠻夷,這些年來,外人對吳人固有印象,好不容易改變。”
“大王而今使國人穿胡服,恐怕會讓諸國認為我吳國遠離華夏之列,入戎狄之流!”
“再者說,服裝奇異恐怕使人心志邪亂,風俗怪異可能使人輕浮!”
“請大王明鑑!”
慶忌眯著眼睛,想了一下,就反駁道:“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襲,何禮之循?”
“勢與俗化,而禮與變俱,聖人之道也。”
“伏羲、神農用教化而不需殺人,黃帝、堯、舜殺人但並不憤怒。”
“等到夏、商、週三王時,隨時代變遷制定法規,依據現實情況制定禮制。”